運輸基建及物流發展

交通運輸基建和物流業的發展相輔相成,香港在確保交通運輸系統能配合發展的同時,對內對外的人流和貨運也要暢通無阻;同時,香港會繼續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和區域物流樞紐的地位。

交通運輸基建

鐵路會繼續是公共運輸系統的骨幹。政府會按「基建先行」「創造容量」的理念規劃和建設本地及跨境運輸基建設施,推行更多智慧交通措施,並進一步完善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通聯繫,便利香港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城市流動就緒指數」2022及2023下的「公共交通分類指數」中,根據公共交通的距離、公共交通模式的多樣性、可負擔程度、營運時間和通勤速度等因素,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在眾多國際大城市中連續兩年蟬聯第一位(2022及2023年奧緯論壇聯同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合作發表的研究報告)
  • 香港的交通系統可持續發展指數在25個國際大都市中排名第一(2021年國際顧問麥肯錫公司發表的研究報告)
  •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項目榮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2019年度People's Choice Award,以表揚其卓越的項目管理及對提升區域運輸網絡的貢獻。

鐵路

  • 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於2018年9月投入服務,連接超過40,000公里的國家高鐵網絡。高鐵香港段連接內地共73個站點,每日提供188班列車服務。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於2023年8月14日為往返香港西九龍站與福田站的旅客推出「靈活行即日變更車次安排」,以提升旅客行程安排的靈活性。另外,港鐵公司亦於2024年1月25日推出適用於來往香港西九龍站及十個內地站點的「20次計次票」「30日定期票」,讓經常來往兩地的旅客享用票價優惠,進一步推動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 為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港深政府正透過「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跟進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北環線支線的推展工作。
  • 本地鐵路項目亦正積極有序地推進,其中北環線第一期古洞站、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已於2023年動工。洪水橋站北環線主線預計分別於2024及2025年動工。
  • 現時,整個鐵路網絡全長約271公里,共設有167個車站(包括99個重鐵站和68個輕鐵站),四通八達,覆蓋全港超過70%人口居住和約80%人口工作的地區。
  • 政府於2023年12月公布《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為香港未來的運輸基建發展提供規劃框架,宏觀勾劃能滿足遠至2046年及以後的運輸及物流需求的策略性鐵路及主要幹道網絡,當中提出北環線東延線,將北環線經羅湖南、文錦渡等地區伸延至坪輋,連接新發展區和不同口岸;新界東北線提供南北走向鐵路段,由香園圍途經坪輋及皇后山等地區連接東鐵線粉嶺站,打通主要發展節點;中鐵線由錦田途經荃灣及葵涌連接至九龍塘站;將軍澳線南延至將軍澳第137區。

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 東九龍、啟德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推展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接駁至就近的鐵路及主要公共運輸交匯處。

道路

  • 港珠澳大橋於2018年10月開通,令香港與珠三角西部的行車時間大幅縮減。為善用大橋,「港車北上」已於2023年7月起實施,讓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在無須取得常規配額下,經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便利香港居民以自駕的方式到廣東省作短期商務、探親或旅遊。此外,港珠澳大橋港澳跨境貨車安排於2023年8月正式實施,港澳兩地貨車可經大橋以陸路方式運送貨物。香港會繼續與粵澳兩地緊密合作,推展各項跨境交通措施。
  • 屯門至赤鱲角北面連接路於2020年12月開通,全線貫通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使往返屯門南和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路程大大縮減,亦有助分流往來大嶼山的交通。
  • 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於2022年12月11日同步開通,提供新的道路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分流往來將軍澳的交通,效果顯著。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正在興建的中九龍幹線和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組成六號幹線,提供一條貫通將軍澳和西九龍的東西快速通道。建成後,六號幹線將分流穿梭東西九龍的車輛,有助紓緩九龍東現有主要連接路段的交通負荷。
  • 《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亦建議興建將軍澳—油塘隧道,加強將軍澳的對外連接;以及建造北都公路沙田繞道,以分別打通新界北的東西脈絡和開通一條新南北幹道連接大埔及西九龍。
  • 為滿足預期隨新界西北逐步發展而產生的交通需求,政府正推展屯門繞道、十一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以及元朗公路(藍地至唐人新村段)擴闊工程,以加強新界西北區內區外的連繫。
  • 政府正推展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以進行全面隧道修復工程,並一併提升隧道及其連結道路的容車量。

公共交通

  • 香港擁有高效、便捷和多元化的公共交通系統,包括港鐵、專營巴士、公共小型巴士、電車、的士、非專營巴士及渡輪等,提供票價實惠及安全可靠的服務
  • 現時每日超過1,100萬人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佔每日出行人次近九成,比例處於世界前列。
  • 《2023年道路交通法例(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修訂)條例草案》及《的士司機違例記分條例草案》已於2023年12月獲立法會通過,有關條例草案推出一系列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措施,包括引入的士車隊制度等,以促進的士業界長遠健康發展。

智慧出行

政府正推動智能運輸基礎建設、數據共享和分析及應用和服務,以提升交通管理措施和服務。主要措施如下:

  • 於2023年在青沙管制區及所有政府收費隧道全面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令繳費更快捷方便,亦為2023年12月於三條過海隧道順利實施「分時段收費」奠下基礎。
  • 透過10億元「智慧交通基金」,資助本地機構或企業進行創新科技研究和應用,以便利出行,提升道路網絡或路面使用效率和改善駕駛安全。截至2023年年底,智慧交通基金管理委員會已批出49個申請項目,涉及總資助金額約為3.28億元。
  • 積極在合適的短期租約停車場及工務工程項目推展多個自動泊車系統項目,其中位於荃灣及白石角的短期租約項目已分別於2021年11月及2022年12月正式啟用,而位於深水埗及油麻地的項目亦預期於2024年投入服務。
  • 繼續推行電子牌照措施,進⼀步提高運作效率,為公眾提供便利。
  • 全新自動駕駛車輛規管制度已於2024年3月1日生效,為香港自動駕駛車輛的更廣泛測試和使用訂立清晰的規管框架。
  • 政府正訂立法律框架推展電子交通執法,以電子方式就交通違例事項或罪行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同時開發專屬網站,讓市民在網上瀏覽其交通違規記錄並處理相關事宜。
  • 完善交通數據分析系統,分析交通和天氣數據,向公眾發放即時及預計行車時間;同時提供高質素的開放數據,鼓勵業界開發更多創新應用,便利市民出行。
  • 繼續提升各項智慧出行措施的服務水平,如新一代路旁停車收費錶、「香港出行易」流動應用程式、發放空置泊車位實時資訊等,以及開發更多合適的服務。

物流發展

香港國際機場和港口設施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運設施之一:

  • 香港具效率高、連繫性強和覆蓋面廣的優勢,是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通商的門戶,亦是重要的區域物流樞紐。
  • 政府會把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帶來的機遇,着力發展航運產業以支持物流業的發展,並加強與內地在航空、海運及物流發展的合作,以互補優勢。

航空

  • 2023年12月,約有120間航空公司在香港國際機場提供服務,每日有逾750架次航班,來往全球約180個航點,包括內地約30個航點。
  • 香港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約50個國家簽訂了民用航空運輸協定國際民航過境協定
  • 香港航空交通在2023年初恢復全面通關後穩步復蘇。2023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達4,000萬人次,航機起降量約27.6萬架次,貨運量亦達430萬公噸,使香港國際機場繼續保持在貨運方面的優勢,成為2023年亞洲最佳機場和中國最佳機場(世界旅遊獎)、2023年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國際機場協會排名)、2022年度最佳機場(Air Cargo Week《2022世界航空貨運大獎》)及亞太地區年度最佳貨運機場(第9屆「Payload Asia Awards」)
  •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正全力推展三跑道系統項目。第三跑道已於2022年11月25日正式啟用,標誌着三跑道系統項目的一個重要里程。整個三跑道系統預計於2024年完成,將大幅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能力。
  • 擴建後的香港國際機場,預計於2035年起每年的客運和貨運處理能力將分別提升至約1.2億人次和約1,000萬公噸。
  • 機管局正逐步把香港國際機場發展成「機場城市」,將香港國際機場發展成為不同經濟活動的樞紐,以航空為核心,推動香港及鄰近地區的經濟增長。「機場城市」的相關主要發展項目包括「SKYCITY航天城」、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的自動化停車場、連接香港口岸人工島和「SKYCITY航天城」「航天走廊」及其延伸至東涌市中心的「機場東涌專道」,以及在機場島建設新的航空商業園,並與珠海當局探討在珠海建立航空產業工業園的可行性,通過跨境合作推動兩地航空業發展。
  • 「海天中轉大樓」於2023年8月開始投入服務,「經珠港飛」直通客運服務亦於2023年12月正式開通,讓內地及國際旅客可以「空-陸-空」方式經香港國際機場往來內地和全球各地。香港國際機場和珠海機場將會透過加強多式聯運的安排,將珠海機場國內航空網絡與香港國際機場國際航空網絡有機結合,提升整體的客貨運競爭力及通達性。
  • 全長200米的天際走廊於2022年11月啓用,這條行人天橋連接一號客運大樓與T1衛星客運廊,為旅客帶來全新便捷體驗。
  • 機管局會在東莞設立上游「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及在香港國際機場空側管制區內設立「空側海空聯運貨運碼頭」,以便內地出口貨物無縫運達香港國際機場後再轉運到世界各地。相關的先導計劃已於2021年底開展。在2025年底前,機管局會於東莞完成興建「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永久設施的首階段建設,推展香港國際機場與東莞之間的「海空貨物聯運」。過路灣高端物流中心敦豪中亞區樞紐中心擴建亦已先後落成啟用,大幅提升香港國際機場處理空運貨物的能力。
  • 機管局將於香港國際機場引入「輕捷」系統便利航空安檢;擴大推展「登機易」服務至覆蓋 80% 的香港國際機場離境旅客,讓他們可以容貌作身分認證通過機場不同檢查點;並協助推動航空公司在香港注入可持續航空燃料
  • 2016年成立的「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繼續培訓本地及區域航空管理人才,鞏固香港作為區域航空培訓中心的地位。除了會繼續與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合辦航空運輸管理高等碩士課程,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就讀,亦已於2023年5月起推出「大灣區青年航空業實習計劃」,與內地航空培訓院校合作,讓內地及香港青年分別往香港國際機場及大灣區內其他機場實習,以培育更多青年投身航空業,應付香港及大灣區航空業的長遠人力需求。
  • 為打造香港成為區內租賃飛機的首選地,政府於2024年2月透過修例完善飛機租賃稅務優惠制度,包括容許就購置飛機的開支扣稅以及擴闊租約種類和租賃活動涵蓋的範圍。

樞紐港口

  • 香港是全球最繁忙及最有效率的港口之一,具有自由港地位、高效海關和完善港口基建等競爭優勢。以貨量計,2022年有逾九成的貨物經水路進出香港。
  • 香港是區內重要的樞紐港,港口於2023年處理1,440萬個標準貨櫃。香港貨輪服務覆蓋範圍既廣且遠,每周提供逾300班國際貨櫃班輪,連接全球近500個目的地,當中有逾220班前往亞洲區內各港口,肯定了本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 香港在2022及2023《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中連續兩年位列全球第4。該指數根據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營商環境三項因素作出評級。
  • 香港港口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約90個國家互有海上貨運往來。
  • 建設「智慧港口」,推動業界應用數碼科技,包括自2023年分階段建立和試用數字化港口社區系統,促進航運、港口和物流業持份者間的信息互聯互通。
  • 建設「綠色港口」,展開為本地船舶及遠洋船提供綠色甲醇加注的可行性研究,亦會推展為遠洋船提供液化天然氣加注的準備工作。

海運服務

  • 2016年成立的香港海運港口局致力促進海運和港口業的發展,以及推廣高增值海運服務。
  • 香港船舶註冊按總噸位計位列全球第4。由香港船東擁有或管理的船隻,佔全球商船的總載重噸位逾10%。
  • 香港現有逾1,100間與港口及航運相關的公司,提供各種優質的海運服務,包括港口服務、船務代理和船舶管理、船務經紀、航運金融、海事保險,以及海事法律和仲裁服務。
  • 香港是訂立航運及商業合同和解決爭議的主要中心。高等法院設有海事案件審訊表,專責處理海事及商業糾紛。現時海事法庭使用者委員會由一名原訟法庭法官領導。
  •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已正式發布《BIMCO法律及仲裁條款2020》,將香港列為繼倫敦、紐約和新加坡以外的第四個指定仲裁地。
  • 香港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船舶融資中心之一,提供多項船務融資產品予業界及投資者選擇。
  • 超過80家本地和海外保險公司在港提供海事保險服務。

促進高增值海運服務發展的措施包括:

  • 政府於2023年12月公布《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從增強港口競爭力、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加強宣傳香港海運品牌和培育人才,以及強化香港海運港口局的支援四個方向,提出10大策略和32項行動措施,以支持香港海運及港口業的持續發展需要,提升業界的長遠競爭力。
  • 提供船舶租賃業務的稅務優惠,包括寬免合資格船舶出租商的利得稅和寬減合資格船舶租賃管理商一半利得稅,以吸引更多船舶租賃公司落戶香港,拓展在港業務。
  • 為海事保險業務提供50%的利得稅寬免,涵蓋貨物保險、船體保險及海上責任保險等。
  • 為指定航運業商業主導人(船舶代理、船舶管理及船舶經紀公司)提供利得稅半稅優惠,以吸引更多相關航運企業在香港設立業務。
  • 擴展香港有關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網絡,以吸引更多海外船東和海運服務提供者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 擴大香港船舶註冊處在海外的辦事處,為在香港註冊的船舶提供更快捷、直接的支援,包括提供技術支援及就港口國的需要進行檢查和處理緊急情況,目前有七個位於倫敦、上海、新加坡、悉尼、三藩市、東京和多倫多的香港船舶註冊處區域支援團隊,並利用註冊處的優勢倡導更多海運公司選用香港海運服務。
  • 優化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下的資助計劃已於2023年落實,包括全年接受海運業的實習職位申請及放寬實習生的申請資格,以加強海運業人才培訓,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另有三項訓練獎勵計劃獲提高資助金額、延長資助期限及擴大計劃涵蓋範圍,以持續吸引和挽留海運人才。基金自2014年成立以來惠及超過10,000名學生與海運從業員,並有約90,000人參與基金的推廣及宣傳活動。
  • 於2023年9月推出「海事人才培訓資助計劃」,為有志投身海事法律工作的青年提供見習培訓。
  • 國際海上保險聯盟已於香港設立亞洲區中心。
  • 國際航運公會已於香港設立首個亞洲辦事處 — 國際航運公會中國辦事處。
  • 政府與廣州市港務局在2023年5月簽訂《穗港大灣區港航事務合作協議》,建立雙方港口及航運事務溝通合作機制。政府與大灣區港口群共同強化師資交流,提供多地課程,加強海運人才培訓,並與大灣區海運業界籌辦下一屆「大灣區國際航運論壇」,宣傳大灣區港口群綜合實力。

物流業

  • 2001年成立的香港物流發展局致力促進物流業的發展,以及推廣高端高增值的現代物流服務。
  • 政府於2023年10月公布《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制定8大策略和24項行動措施,以滿足物流業界的短、中和長期發展需要,推動香港物流業朝着智慧化、現代化、綠色及可持續化、國際化和便利化的高質量發展
  • 「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物流推廣資助計劃」於2024年1月正式推出及接受申請,為加強物流業的人才發展和推廣工作提供更多專項資助。
  • 香港將繼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加強物流合作,用好港珠澳大橋,便利貨物經香港中轉出口或進口。
  • 於2020年10月推出總值3億元的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以鼓勵物流業應用科技提高生產力。政府繼2023年將資助比例由1:1提升至2:1,再於2024年2月優化這項先導計劃,將資助金額上限由每間企業100萬元增加至200萬元,並擴大資助範圍,以涵蓋應用ESG科技相關的服務。
  • 致力物色及推出合適用地,供業界發展現代化物流設施。自2010年起,政府已透過公開招標形式,批出五幅分別位於青衣、葵涌及屯門的用地作現代物流用途。另外,機管局已於2018年6月批出位於機場南貨運區一幅約5.3公頃的土地的發展及管理權,以發展現代化高端空運物流中心。於2024至2027年期間,政府計劃在葵青貨櫃碼頭一帶定期推出四幅共19公頃物流用地。政府亦已在北部都會區的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預留共約37公頃的土地,以打造不同功能的現代物流圈,發揮群聚效應,增加物流業的營運效率,從而促進智慧物流在香港的持續發展。
  • 資助物流業界企業為物流業的從業員舉辦不同主題的在職培訓課程,包括供應鏈管理和跨境電子商貿,並推出暑假實習生計劃,為現代物流業的長遠發展培訓專業人才。
  • 推動物流界舉辦首個與冷鏈物流管理相關的專業培訓與認證課程,從而加強教育及協助業界優化冷鏈物流管理及運作知識,發揮香港在處理醫藥品及鮮活貨物等高價值貨物的冷鏈物流服務的優勢。
  • 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年度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為物流、航運、空運及供應鏈管理業界提供平台交流行業資訊和探討行業最新發展。

(2024年4月24日)

按此下載列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