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便覽-鐵路網絡

鐵路是香港公共運輸網絡的骨幹,對滿足本港的運輸需求十分重要。2023年,本港的公共運輸有約44%是倚靠鐵路。

現有網絡:港鐵是使用率高的鐵路網絡,包括9條重鐵路線、機場快線、輕鐵和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總長度約271公里。重鐵、機場快線和高鐵共設有99個車站,輕鐵則設有68個車站。立法會在2007年6月通過《兩鐵合併條例》,為合併後的鐵路公司同時經營地鐵及九鐵鐵路網絡訂定法律架構。合併後的鐵路公司,即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獲批為期50年的專營權經營地鐵及九鐵系統,由2007年12月2日起生效。其他靠固定軌道行走的運輸系統還有電車和山頂纜車。

港鐵:9條重鐵路線分別為觀塘線、荃灣線、港島線、將軍澳線、南港島線、東涌線、迪士尼線、東鐵線及屯馬線。東鐵線於1910年開始啟用。觀塘線的首部載客列車在1979年年底投入服務;其後,荃灣線(1982年)、港島線(1985年)、東區海底隧道段(連接藍田與鰂魚涌)(1989年)、東涌線(1998年)、將軍澳線(2002年)、西鐵線(2003年)、馬鞍山線(2004年)、迪士尼線(2005年)、東鐵線支線至落馬洲過境通道(2007年)、將軍澳線支線至康城站(2009年)、西鐵線延伸至紅磡站與東鐵線交匯(2009年)、港島線延伸至堅尼地城站(2014年)、觀塘線延伸至黃埔站(2016年)、南港島線(2016年)、屯馬線(連接西鐵線及馬鞍山線)(2021年6月),以及東鐵線過海段(2022年5月)陸續啟用。目前,以上重鐵路線網絡共設有96個車站,2023年,平均每天載客約460萬人次。

機場快線:在1998年啟用的機場快線為往返香港國際機場的人士提供服務,更於2005年將服務延伸至位於機場東北的亞洲國際博覽館內的博覽館站。機場快線全長35.2公里,共設有5個車站,時速最高為135公里。來往機場站和香港站車程約需24分鐘,部分車站內設有預辦登機手續的設施。2023年,機場快線平均每天載客約29 700人次。

輕鐵:輕鐵是一個區域性運輸系統,在1988年投入服務,以應付新界西北部居民的區內運輸需求。現時輕鐵全長約36.2公里,共設有68個車站,2023年,平均每天載客約41.1萬人次。輕鐵在元朗、天水圍、兆康及屯門有四個車站與屯馬線交匯,方便乘客轉乘輕鐵及重鐵線網絡。

廣深港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高鐵香港段於2018年9月投入服務,是一段長26公里的地下鐵路走廊,連接香港與國家高鐵網絡。截至2024年4月,高鐵香港段連接內地共73個站點,每日提供188班列車服務。列車由香港西九龍站直達十個短途目的地(福田、深圳北、光明城、虎門、慶盛、廣州南、東莞南、東莞、常平和廣州東站),而長途列車則直達包括北京、上海、潮汕、廈門等63個目的地,網絡覆蓋全面。為進一步推動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高鐵於2023年8月14日起為往返香港西九龍站與福田站的旅客推出「靈活行即日變更車次安排」,有關安排於2024年3月18日起擴展至深圳北站。高鐵亦於2024年1月25日起推出兩款多程車票,讓乘客以優惠車費乘車往返香港西九龍站及指定的短途站點。2023年,高鐵香港段平均每天載客約57 300人次。

電車:在港島行走的電車於1904年投入服務。電車軌道全長16公里,現有七條路線。在2023年,電車每日平均載客人次約13.4萬人次。

規劃中的鐵路及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在回應運輸需求、合乎經濟效益、配合新發展區和其他新發展項目的發展需要三大前提下,加上考慮鐵路發展可能帶來潛在的房屋供應,政府正有序地推展《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的新鐵路項目,目標是把鐵路網絡覆蓋全港約75%人口居住的地區和約85%的就業機會。其中,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北環線第一期古洞站及小蠔灣站已於2023年動工,預計於2027年起陸續落成;而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預計亦分別於2024及2025年動工。

另外,政府於2023年12月公布《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為香港未來的運輸基建發展提供規劃框架,宏觀勾劃能滿足遠至2046年及以後的運輸及物流需求的策略性鐵路及主要幹道網絡,當中提出北環線東延線,將北環線經羅湖南、文錦渡等地區伸延至坪輋,連接新發展區和不同口岸;新界東北線提供南北走向鐵路段,由香園圍途經坪輋及皇后山等地區連接東鐵線粉嶺站,打通主要發展節點;中鐵線由錦田途經荃灣及葵涌連接至九龍塘站;將軍澳線南延至將軍澳第137區。同時,政府計劃在東九龍、啟德和洪水橋/厦村推展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為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港深政府已成立「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跟進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及北環線支線的推展工作。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的次階段研究預計於今年完成,北環線支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亦期望於今年內展開。

(2024年5月)

按此下載列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