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項議案辯論中,我想先談一談政府的鐵路發展計劃。聽過剛才的討論,我發覺議員可能比我更熟悉這項議題。不過,無論如何,我要簡單介紹一下。
大家都同意,鐵路是方便、快捷、可靠、高效率和在某程度上環保的交通工具。1994年12月,政府公布第一份《鐵路發展策略》,奠定以鐵路為本港客運交通骨幹的基礎。我曾翻閱這份報告,其實,當時北環線已在規劃中,不過,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政府只建造了一段西鐵,並沒有建造其餘一段。我相信大部分現時的立法會議員當時也不在任,當時因為造價問題,否決了興建一部分的鐵。但是,《鐵路發展策略》建議的優先項目已陸續落實興建。最近的地鐵將軍澳支線、明年的西鐵、後年的馬鞍山至大圍鐵路及尖沙咀支線和未來數年的上水至落馬洲支線都包含在這項計劃中,再加上這項計劃內沒有包括的竹篙灣地鐵,總投資額差不多1, 000億元。現已落成的數個鐵路項目的支出低於預算,因為各方面的經濟變化使鐵路造價減少。鐵路網絡覆蓋範圍的人口,也可由現的50% 增至60% 。在2000年,政府公布了《鐵路發展策略2000》,包括我們現正議論的北環線。
根據3項原則,《鐵路發展計劃》的優先次序如下:第一,我們希望各鐵路項目可以應付本港交通需求,尤其是紓緩各主要交通走廊所受壓力。第二,這些鐵路方案的經濟效益和財務可行性。很重要的一點是內地和經貿發展的考慮。第三,該方案是否有利於土地用途發展。
《鐵路發展策略2000》建議興建6條新鐵路以配合本港運輸需求,包括沙田至中環線、南環線、港島線延線、北環線、區域快線及港口鐵路線。這6個新項目的總投資額差不多1, 000億元,鐵路網絡覆蓋範圍的人口也希望增至70% ,屆時,市民可以利用更方便、舒適的公共交通工具往返工作、休閒或上學地點。剛才的討論亦提到鐵路發展投資龐大,因此,鐵路項目的成本效益、興建的優先次及時間表都非常重要。我們不希望因某些工程上錯配而增加社會負擔,例如就預期客量需求及車費營運收入,相對建造和營運成本,對市民所造成的壓力。因此,我們在決定鐵路項目是否"上馬”時,合乎成本效益與否是個主要的考慮因素。
《鐵路發展策略2000》所建議的北環線會以西鐵錦上路站作起點,經過凹頭、牛潭尾及新田,連接到上水至落馬洲支線項目下興建的落馬洲鐵路過境通道,以及預留的古洞站。我們就北環線進行討論時,大家都提到3項很重要的功能。第一,連接西鐵和落馬洲,為香港市民在西面直接過境提供鐵路服務。第二,為凹頭、牛潭尾及新田等新發展區提供客運鐵路服務。最後一點是結合上水至落馬洲的支線,使西鐵、東鐵形成一個策略性鐵路網絡。這條鐵路與新界西北發展息息相關。我理解到議員關注新界西北人口增長及交通配套。近5年來,新界西北人口從80萬增至95萬,政府現正就長遠人口增長幅度進行重新評估。將於明年年底落成的西鐵正好配合新界市民的需要。現正進行詳細規劃和設計的南環線、沙田線和中環線,均預期在2008年和2009年完成。屆時,新界西北居民便乘搭西鐵直達市中心,也可以連接九龍的紅磡站,沿沙田至中環線直達港島。南環線可以解決新界西北市民前往中環中心的問題。
在1996年至2000年期間,過境人數每年有雙位數字的增長,各位議員剛才已很詳盡說明這一點。近兩年,增長率放緩至5% 。現時,周日的羅湖過境人數平均25萬人次,假期更超過30萬人次。我想大家都很關注這個人潮問題。現時的首要目標是盡快完成上水至落馬洲支線,以紓緩羅湖的擠塞情況。該支線的招標工程和收地工序已全面展開,希望爭取在2007年年中完成。
我也想解釋目前羅湖過境擠塞的主要原因是,羅湖管制站在過關方面的多項掣肘,而不是東鐵列車的載客量。其實,東鐵田主席曾多次向我反映,東鐵載客量只有六至七成,仍未達飽和。如以上水至落馬洲支線分流,可以解決羅湖的擠塞情況,將過關人流轉移至落馬洲,但東鐵仍可容納有關載客量。根據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我們估計,2016年,有了北環線後,利用鐵路過境人數會增一成,增至50萬人次。根據初步估計,每天4萬人次過境在財務上不足以支持北環線的建造和營運,但《鐵路發展策略2000》建議,北環線的興建時間表要視乎新界發展計劃,以及跨境交通情況而定。根據初步建議,北環線將於2011年至2016年完成興建。最近,大家看到,深港西部通道在短短兩年內"拍板上馬”,現已開始全力進行。有關計劃已經過了環境評估階段,很快便會進入詳細設計段。過境關口設施可能很快會由4個增至5 個。剛才有議員提到西部發展是國家的重點項目,就香港整體經濟發展而言,也有需要發展西部。在現時北環線與落馬洲支線的爭持下,我希望各位議員都可跳出框框,想一想應怎樣分配每個關口的人流。至於關口的過境情況,我們很想使用落馬洲,但由於種種原因,皇崗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限制的。議員也會知道我們有一個區域快線計,能滿足某些香港市民的需求,例如,有需要在短短1 天內來回香港、深圳及廣州的進行經貿人士,也在我們全盤考慮之中。
除了考慮過關情況,以便市民北上 ─ 有些人北上工作,很多家庭甚至北上居住,我們也考慮配合土地規劃和發展。因此,我們贊同陳議員提出的建議。發展鐵路沿線土地,不單止為市民提供快捷交通工具,使更多市民可以利用鐵路,也會增加鐵路的成本效益及財務可行性。在土地發展方面,我們必須考慮市民對各區發展的需求,如就業地點、社區設施及其他基建配合因素。房屋規劃地政局的同事正進行"香港2030年 ─ 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我們要詳細考慮,重新評定新界西北各方面發展,以及制訂不同的發展策略和方案。因此,在規劃署明年完成研究之前,向牛潭尾、凹頭和新田等沿北環線發展的新區提供服務的時間表,暫時未有定案。政府在規劃署研究成功後,會再要求和鐵路公司進一步研究北環線的規劃和財務可行性。與此同時,政府已根據《鐵發展策略2000》的路線規劃,為北環線預留土地,我們會充分考慮規劃署的研究結果,也會密切注意和檢討過境交通的增長,才決定北環線的需要和其推行時間表。政府和九鐵商討建造北環線計劃時,定會充分考慮各位議員的寶貴意見。我相信在整項鐵路計劃方面,要經過很多不同考慮和意見綜合。
最後,我們希望盡一個負責任政府的責任,將公共資源用得其所。在發展過程中,真的會幾經滄桑。劉江華議員剛才提到Dockland 的例子,七十年代,我在英國時,這項發展已開始進行。在其第一期投資上,很多人遭到"損手爛腳”,我記得當時很多投資者都是來香港集資的。但過了20年,翻身之後,整項規劃有所改變,成為了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同樣地,我希望各位議員可以從不同角看看北環線在整體發展上究竟扮演甚麼角色、如何幫助整體公共交通發展、促進內地和香港的經貿發展,使香港市民的交通和交通流量問題也能得到圓滿解決。然而,我想強調,時間表永遠都嫌太慢。我希望各位議員與我們一起參與重新檢討,務使有關的發展對香港市民最有利。
謝謝。
完
二○○二年十月九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