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副司長、運輸及物流局局長、發展局局長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輸入勞工安排記者會開場發言(只有中文)(附圖/短片)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今日(六月十三日)下午就輸入勞工方面的安排舉行記者會。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陳美寶、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以及勞工處副處長(勞工事務行政)何錦標亦有出席。以下是黃偉綸、林世雄、甯漢豪和孫玉菡的開場發言:

財政司副司長: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今日我聯同三位局長和他們的同事,為大家介紹政府為應對香港勞動力短缺問題而將會推出的一些新措施和安排。我會先作概括說明,稍後幾位局長會介紹相關措施的詳情。

隨着人口老化,香港出現了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多個人力密集的行業及工種,特別是建造業和運輸業,都出現面對人手短缺的情況。

面對嚴峻而迫切的勞動力短缺現實,政府會果斷處理。我們不會容許人力短缺成為阻礙香港復蘇、窒礙經濟發展、影響民生的「瓶頸」。

在詳細檢視後,政府會同時採取兩個方法應對。一方面經參考「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我們會為建造業及運輸業推行相若的輸入勞工計劃;同時我們會透過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紓緩其他界別的人手短缺。

相關措施務實、具針對性,能夠充分體現香港的整體利益和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亦能夠適當地平衡不同持份者的利益及需求。

在推行新政策和新安排的同時,我們亦會堅持一些一直以來我們都奉行的原則。首先,「本地勞工優先」繼續會是政府人力政策的基礎,這個大原則非常清晰。在處理勞動力短缺問題上,我們的首要考慮必然是如何讓本地工人獲得優先就業機會。但當行業已盡最大努力,通過培訓和種種鼓勵就業措施,依然出現人力不足的情況,適度和有規範地輸入勞工是我們不能夠不考慮的政策,我們必須確保經濟有足夠動力向前發展。

另外,我和政府同事近日與不同業界代表會面時亦多次重申,我們不是要藉此機會引入廉價勞工。其實無論是「補充勞工計劃」或建造業及運輸業界別的輸入勞工計劃,均要求輸入勞工的工資不可低於相關職位的中位工資。

最後,我希望強調,輸入勞工是應對勞工短缺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我們會繼續加強本地勞工的培訓工作。當中,每名輸入外勞的僱主需要就每名輸入勞工繳付「僱員再培訓徵款」,每人每月400元,一筆過繳付,而相關徵款會全數供僱員再培訓局加強培訓及再培訓本地勞工的工作。政府亦會與業界攜手擴大招聘、積極改善工作環境、推動創新科技應用、提升生產力等,多管齊下地應對我們面對的人力短缺情況。

接下來,我先請孫玉菡局長(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介紹計劃的進一步詳情。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多謝財政司副司長,我接下來花數分鐘作簡單介紹。正如先前副司長所言,香港現時面對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如果大家對比二○一八年本地勞動人口的峰值,當時若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外傭)是368萬人;到二○二二年,勞動人口撇除外傭後下跌至346萬人,當中低技術勞動人口估計減少多達約16萬人,所以整個香港在復常後很多行業均面對人力不足的挑戰。

正如副司長所說,本地勞工是我們的根本,所以加強本地勞工培訓一向是我們很重視的工作。這投影片簡單臚列了在加強本地勞工培訓方面的工作:(一)僱員再培訓局每年提供超過10萬個培訓名額;及(二)職業訓練局亦在其範疇每年提供10多萬個培訓名額。由於再培訓局有部分就業掛鉤課程,學員可每月獲得再培訓津貼,現時為5,800元;我們計劃增加此再培訓津貼,希望由5,800元增至8,000元,這對加強本地勞工培訓可有更大裨益。

關於輸入勞工,正如副司長表示,我們會雙軌並行,同時採取兩個方法:(一)按行業輸入,即之前已制定的「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稍後兩位局長會介紹針對建造業和運輸業的行業計劃;及(二)優化現有「補充勞工計劃」,稍後我會再介紹。

針對行業計劃,它們有共通特點,這投影片列出六大共通點:(一)即使是行業計劃,我們也會定期向勞工顧問委員會(勞顧會)匯報,初步想法是每半年左右就針對每個行業計劃向勞顧會定期匯報;(二)審批權在指定的公職人員,稍後兩位局長會介紹不同行業計劃由哪位公職人員審批;(三)正如副司長說,每位僱主獲批後須繳付「僱員再培訓徵款」,每名輸入勞工每月400元;(四)現有「補充勞工計劃」下的人手比例限制,同樣適用於行業計劃,即最多每兩名全職本地員工配一名輸入勞工,這已是上限;(五)住宿安排方面,這投影片提到僱主可以選擇(1)在香港提供居住地方或(2)在內地住宿也可,由僱主決定;而且這安排不僅適用於行業計劃,同樣適用於「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及(六)這很重要,如輸入勞工為內地居民,我們會寫得很清楚,僱主必須經由內地相關機構核准的對外勞務合作企業招聘,即由國家商務部核准的對外勞務合作企業才可招聘,這會寫得清清楚楚,不論是行業計劃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必須經由核准的對外勞務合作企業才可輸入內地勞工來港工作。接下來請發展局局長談談關於建造業的行業計劃。

發展局局長:各位,我現在向大家簡介適用於建造業的計劃。首先讓大家看看數字。建造業議會定期為業界進行人力預測。根據今年二月公布未來五年的人力預測數字,預計熟練和半熟練工人,加上技術員,在二○二三年有14 000至近20 000人的短缺,至二○二七年會超過40 000人。其實就是大家在圖表這裏看到,除了專業人員這一欄以上的數字。專業人員並非我們今日的計劃涵蓋,因為政府先前已經就專業人員有不同計劃做了一些拆牆鬆綁的工夫。

回到我們今次希望引入的行業計劃,我們正正就是針對剛才說的技術工人和技術人員而制訂的。而這個計劃適用的除了這兩類人員,還有我們為業界指明特定是短缺的工種。

我們現在建議這個計劃的配額上限是12 000人。這個上限是低於剛才我說預測的短缺數字,這個正正突顯我們希望強調輸入勞工只是多管齊下方法的其中一環,政府和業界仍然要努力做好培訓和鼓勵善用創新科技的工夫。

在我們這個12 000人的配額,我們將會指明適用範圍會優先考慮公營工程項目,並指明這些公營工程項目要超逾某個指明金額門檻、有較大規模。為甚麼會這樣考慮,其實因為公營工程項目──主要是造地、基建、公營房屋、鐵路、機場工程、醫院等等,這些項目都是照顧較廣大的公眾利益,同時公營項目有政府工務部門或相關法定機構的近距離監管,對於做好輸入外勞計劃相信給予我們社會有更大信心。

我們當然亦會考慮具特殊情況下一些私營項目的申請,但是必須要證明他們引入的勞工真的在香港非常短缺,所以我們仍然相信私營項目並非很多會使用到我們的配額,但是只要公營項目能夠有所紓緩,其實對整個建造業界相信都有一個連鎖的紓緩效應。

另外我也想指出,根據這個計劃輸入的建造業勞工,必須於獲批申請的工程項目和所屬地盤工作。

我們亦會要求申請人提供不少於獲批輸入配額的百分之十,即十分之一,作為本地勞工額外培訓名額,因為我們非常緊記引入計劃同時要更好地照顧本地勞工的培訓和權益。

另一點就是我們於現行「補充勞工計劃」下,本來公營工程項目獲得豁免剛才勞福局局長提到的1:2人手比例要求,但今次在我們這個計劃下,我們會表明所有申請,即使大部分都是公營工程項目,都要符合這個1:2人手比例,即是說輸入對本地勞工是1:2比例。

同時我們整個計劃都會有勞工界多方面參與。我現在向大家講解一下如何去參與。

其實在整個審批機制內,我們會有幾個環節,在最底層大家會見到我們將會重啓建造業議會下的「短期勞動力供應專責小組」。這個小組是由建造業議會主持的,他們透過勞資雙方的參與,對於何謂建造業合資格短缺工種和有關工種的工資中位數水平會進行磋商,並向政府提出建議。

至於第二層架構,我們建議新成立一個諮詢委員會,將會由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主持,希望就剛才我說的最底層小組提議的工種、工資中位數,再加上整個特別計劃的執行細節給予意見。

接着我們會有一個跨部門委員會,這是一個政府內部的委員會,會就每一個我們收到的申請向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給予意見。最後,其實在整個計劃之下的審批當局,就是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

另外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今次我們建議在這個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有一個住宿安排的規定。一直以來,對於輸入勞工,政府是要求由僱主負責提供住宿。考慮到今次建造業輸入量比較多,我剛才提到的配額是12 000,我們明白可能會令社會擔心加劇了基層住房的一些壓力,加上建造業本身的特性,我們覺得有條件對建造業輸入勞工加入一個額外的要求,這個要求是如果有任何在配額計劃之下獲批的申請,而僱主決定在香港境內提供住宿,必須在我們指定地點提供,指定地點包括:有關勞工工作的工地,因為很多時候如果地盤夠廣闊,僱主可以做一些組裝合成的搭建,提供一些宿舍;如果地盤環境不容許這樣做,我們亦會要求他去一些由中央管理的宿舍。這些宿舍會是怎樣呢,因為我們相信將會有頗大量的工程在北部都會區,所以我們現階段希望將現時位於元朗潭尾的其中一個社區隔離治療設施用好它,以作建造業的外勞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為我們管理。

一如現行輸入勞工計劃的要求,僱主就其提供的住宿,如果在外面租地方,他需要付租金;同樣,如果用到中央宿舍,他要向建造業議會提交租金,並可按現行機制從輸入勞工的薪金作適當的扣除。

最後我想向各位強調,正如剛才我提到,輸入外勞只是我們多管齊下幫助建造業的其中一個環節,將來我們仍需聯同建造業議會及業界持續採取其他的措施,做好培訓和科技的應用。在這方面,建造業議會會善用政府早前10億元的撥款,增加培訓名額,而職訓局(職業訓練局)亦會提供更多高級文憑課程名額,培訓技術人員。

另外,建造業議會亦會透過政府已經批撥的22億元「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推動科技應用,提升生產力,而我們現正進行的一個為建造業推廣業界的計劃會繼續進行,更好地宣傳行業專業形象和發展機會。

以下的時間我交給運輸及物流局局長。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各位市民,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我們在過去數個月深入而全面地檢視了運輸業的人手情況,期間一直積極和業界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根據我們所得的資料,航空業、公共小巴和客車(例如旅遊巴及跨境直通巴士)司機的勞工短缺情況最為嚴重和迫切,本地招聘亦遠遠追不上需求。政府認為有必要克服人手瓶頸,以確保香港航空業和陸路公共交通運輸行業持續發展,因此建議為航空業、公共小巴和客車行業輸入勞工。

我先講講航空業。航空空運量在香港全面通關後迅速反彈,至今年四月已達疫情前大約五成,如果條件許可,我相信明年可以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然而,航空業的人手在疫情期間大幅減少,其中前線機場員工的流失率較高。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的調查結果,我們預計明年年底航空業的人手需求會由現時的53 000人升至69 000人,換句話說,到時人手缺口將達16 000人,其中約75%,即約12 000人,為前線機場員工職位。即使業界從去年開始加強本地招聘工作,舉辦多場招聘會,但在超過10 000個招聘的職位中,只收到約2 000個申請,情況並不樂觀。人手缺口會直接影響機場的有效運作,甚至拖慢航空業以至香港經濟整體的復蘇步伐。

國家「十四五」規劃為香港確定八大中心地位,國際航空樞紐是其中之一。為了不負國家的重託,我們有必要採取較進取、具針對性,而且穩健的措施,盡快解決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

由於本地招聘困難,我們建議針對10個人手短缺情況特別嚴峻、本地招聘亦有困難的前線工種推出「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為6 300個,大約是前線職位出缺總數的一半。其餘的職位空缺,將會繼續由本地勞工填補。

要透過「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輸入勞工,必須是與機管局有直接合約關係的航空業相關公司。配額分配方面,我們會主要考慮幾個因素,例如市場份額和員工總數。如果申請人提交的資料齊備,我們預計由收到申請起計一個月內可完成審批。

住宿方面,由於機場臨近港珠澳大橋,我們估計絕大部分輸入勞工會居於內地。機管局將統籌跨境交通,讓輸入勞工即日來回機場工作。同本地人往來機場上班一樣,輸入勞工亦需要自行承擔交通費。我們會有監管機制,防止濫用或違規情況。

我想強調,推出計劃的大前提是優先保障本地勞工。鑑於本地勞工不願意到機場上班的原因之一,是交通時間較長,車費亦較貴。因此,我們會要求參與輸入勞工計劃的僱主必須就每名輸入勞工向機管局每月繳交400元。機管局每年亦會撥出與僱主繳交總額相若的款項。機管局會用由僱主繳交的款項及機管局主動投放的撥款,全數用來資助負責機場營運的本地前線員工的交通費。

為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我們亦會繼續加大本地招聘力度,舉辦多些大型招聘會。除此之外,我們會加強本地勞工培訓,包括提供僱員再培訓局課程和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的航空營運文憑課程,以及更好利用「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等。

接下來我會講輸入公共小巴和客車司機的詳細情況。

公共交通服務與民生息息相關,對支持經濟復蘇亦至為重要。在陸路公共交通行業中,公共小巴司機短缺及高齡化問題持續多年;受到疫情及邊境管制措施影響,客車司機亦嚴重流失,難以應付新發展區和跨境客流增加帶來的公共交通服務需求,可能會影響公共交通服務的穩定性。

根據政府進行的公共交通人力資源研究的初步結果,公共小巴及客車司機分別短缺接近2 000及約1 600人,佔該類別司機的大約兩成人手。雖然政府一直致力協助業界招聘人手,但司機短缺情況依然嚴峻。

在運輸業計劃下,行走固定或預先指定路線的公共小巴及客車營辦商可以申請輸入司機。上限為1 700個,公共小巴司機佔900個名額,而客車司機則佔800個名額,分別佔相關行業大約一半空缺。

如果申請人提交的資料齊備,我們預計由收到申請起計一至兩個月內可完成審批。住宿方面,估計大部分跨境直通巴士司機會居住內地;至於住在香港的輸入司機,公共小巴/客車營辦商會根據司機的服務區域,為他們安排住宿。

輸入司機須持有獲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一年或以上。運輸署亦會協助安排他們在香港參加香港公共小巴或巴士駕駛執照考試,輸入司機必須完成職前課程及實習訓練,以熟悉香港的交通規則及駕駛路線,方可投入服務。

就加強培訓及聘用本地勞工,政府一直鼓勵營辦商透過改善員工薪酬福利和工作環境,吸引更多新血入行。政府亦積極協助業界招聘人手,包括放寬申請商用車輛駕駛執照的規限、協調業界參加各種就業計劃,以及鼓勵業界開拓多元化招聘渠道等。相關措施有些成效,但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業內人手嚴重緊拙的情況。未來我們計劃為本地司機提供與輸入司機看齊的職前課程及實習訓練,我們亦會與僱員再培訓局合作,為本地司機度身訂造培訓課程。

以上就是「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的主要措施。我在此再次強調,我們是本着保障本地勞工就業機會和絕不能拉低本地勞工薪酬為大前提,審慎而有限度地輸入勞工,以免嚴重窒礙本地經濟復蘇和民生,以至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和區域物流中心的地位。多謝大家。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多謝林局長。剛剛兩位局長講的分別是建造業及運輸物流業的行業計劃。大家都理解很多行業都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們覺得妥當的處理方法是優化現有的「補充勞工計劃」,在行業計劃以外的行業可以通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申請。進行優化時我們已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及處理不同行業人手短缺之間採取最佳平衡。優化後我們會更改名稱,將來會名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的細節如下:

現時「補充勞工計劃」下有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低技術職位一般不接受輸入勞工申請,現時我們建議暫停執行此安排,為期兩年。此兩年間這類工種均可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提出申請,該26個工種我不在此重複,大家可以參考投影片。

我們保留了「補充勞工計劃」下的一些重要安排,包括必須有四星期本地招聘,這是提出申請後要做的,由勞工處安排。勞工處會就每宗申請作分析及甄別,並會考慮一系列因素,包括僱主是否有誠意聘請本地工人、及在職本地僱員的數目等,且就每宗個案諮詢勞顧會,才作最終決定。

因應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我們會加強以下方面工作:(一)加強向僱主發放申請資訊,讓不同行業僱主都知道「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的詳情;(二)精簡審批程序;及(三)優化勞顧會的諮詢流程。

簡單而言,我們為自己訂下績效指標。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當僱主提出申請並經勞工處甄別後,我們希望做到的是在三個月內將決定通知該僱主。另一點要解釋清楚,因為現時已有行業計劃,若有關工種已被行業計劃涵蓋,我們不會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下接受其申請。

我的介紹到此,多謝大家。

2023年6月13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9時00分

短片
輸入勞工安排記者會  短片  

簡報
輸入勞工安排記者會  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