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三月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恒鑌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通過「人人暢道通行」計劃增設無障礙通道設施,讓長者、殘疾人士及有需要人士能更方便地使用公共行人通道。然而,據悉對於早年因市區發展而搬遷至山邊的鄉村居民而言,地勢複雜和缺乏有關設施令他們出入較為困難。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制訂交通及無障礙設施政策時,有否針對依山而建的鄉村(例如荃灣區內的鄉村)進行暢達性研究,以及有否收集關於鄉村居民出行時面對困難的相關數據;
(二)政府會否於鄉村地區開展全面的無障礙設施普查,以評估鄉村現有設施的狀況,並識別出急需改善的鄉村;政府有否計劃增設公共交通連接點以增強鄉村的可到達性;及
(三)政府會否考慮將「人人暢道通行」計劃拓展至鄉村,確保鄉村地區的居民同樣能夠享有無障礙出行的權利;如會,具體時間表為何?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致力為公共行人通道加建無障礙通道設施,自二○一二年八月推出「人人暢道通行」計劃起,積極為全港包括位於鄉村附近的公共行人通道(即公共行人天橋、高架行人道和行人隧道)增設更多無障礙通道設施(即升降機或斜道),方便市民上落。為惠及更多市民,「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的範疇已由初期只涵蓋完全未配備無障礙通道設施的公共行人通道,擴展至包括已裝設標準斜道且符合特定條件的現有行人通道。政府更於二○一九年推出特別計劃,在符合特定條件的情況下為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可租可買計劃屋邨和已拆售物業的公共租住屋邨的行人天橋、行人隧道和高架行人道加建升降機。
就陳恒鑌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勞工及福利局、運輸署及路政署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二)政府一向致力透過發展完善的交通網絡和增設無障礙設施以提升社區的暢達性。而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政府亦會諮詢社會上不同持分者的意見以確保政策利民便民並符合社會效益。
各決策局及部門自二○一○年十二月起委任無障礙統籌經理及無障礙主任,以統籌及管理其轄下的處所內的無障礙事宜(包括在鄉郊地區的處所及設施),以方便有需要的人士進出處所和使用其服務和設施。鄉郊居民、相關鄉事委員會或區議員等在有需要時,均可以向相關的政府部門提出改善鄉郊地區的無障礙設施的建議。各相關的政府部門會因應工程可行性、資源分配及地區人士的意見等因素,考慮是否推行有關工程。
另外,政府在規劃公共交通服務網絡時,會謹慎考慮現有的公共交通配套及服務水平、運輸建設的落成、地區發展、人口變遷、乘客需求等各項因素,以配合市民的出行需要。舉例來說,現時位於荃灣區的不少鄉村已有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等公共交通服務,連接區內不同地點,包括鐵路站及主要公共運輸交匯處。運輸署會繼續密切留意市民,包括鄉村居民,對公共交通服務的需求,並適時檢視有關安排。
(三)路政署一直全力推動「人人暢道通行」計劃下各階段共382個項目。截至二○二五年二月底,「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的落成項目數目共有239個,另有138個項目正在施工。落成的項目中包括為位於鄉村附近的行人通道加建升降機,例如鄰近大埔林村橫跨粉嶺公路近大埔公路——大窩段的行人隧道(結構編號NS145)和鄰近大埔塘坑東村橫跨東鐵線近大窩東支路及塘坑的行人天橋(結構編號NF82)等。政府會繼續全力推展餘下的工程項目,利便更多市民。
完
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