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尚海龍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於去年十二月十七日起在三條過海隧道(三隧)實施分時段收費。根據運輸及物流局於本年五月十七日提交本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文件,分時段收費實施後,在收費較高的繁忙時段三隧整體車流量有所減少,但車輛明顯流向西區海底隧道(西隧),該隧道於繁忙時段的平均最長車龍由去年十二月的0.6公里增至本年四月的1.6公里,迫近海底隧道的平均1.8公里車龍。此外,有不少市民向傳媒反映,西隧於早上的塞車問題比分時段收費實施前更加嚴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有否預計實施分時段收費後會出現西隧塞車變得嚴重的情況;政府可否提供實施分時段收費後,三隧每日每個時段的平均車流量數字;
(二)鑑於有意見指出,「易通行」推出後,車輛通過過海隧道時無須停車繳費,但隧道過往收費廣場範圍內及管道外部分路段(該區域)的速度限制仍維持在時速50公里,而車輛進入該區域前的道路的速度限制一般是時速70公里至80公里,政府會否考慮在道路速度限制的安排上進行優化或放寬,從而改善過海隧道的交通情況;及
(三)鑑於據報,早前運輸及物流局局長表示,長遠需靠於交椅洲人工島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以解決現有過海隧道的塞車問題,政府會否就此進行可行性研究,以及有關的時間表為何?
答覆:
主席:
(一)政府於二○二三年十二月十七日起在三條過海隧道,即西區海底隧道(西隧)、海底隧道(紅隧)和東區海底隧道(東隧),實施分時段收費。運輸署一直密切監察新收費實施後的交通情況。在駕駛人士的配合和調整出行安排下,三條隧道的整體過海車流量分布比以往平均,紅隧和東隧的車流量有所下降,而西隧因收費下調,車流量按政府預期上升,目前是三條隧道中車流量最高的隧道。
三條過海隧道的總交通需求在分時段收費實施前已遠超其總容車量,尤以繁忙時間為甚。在二○二四年一月至九月期間(剔除暑假、公眾假期、惡劣天氣及受其影響的日子),與分時段收費實施前比較,三條過海隧道平日整體過海車流量維持相若,而繁忙時段整體過海車流量則有所下降,但仍無可避免出現車龍,而緊接繁忙時段前或後約半小時,整體過海車流量有所上升。至於佔全日近八成時間的其他時段,各條過海隧道(包括以往長時間出現擠塞的紅隧)的交通暢順,沒有出現擠塞,地區非過海交通受隧道車龍影響的情況亦大幅減少。有關三條過海隧道按時段的平日平均車流量,詳見附表。
上述數據反映分時段收費有效利用三條過海隧道的容車量,也鼓勵部分駕駛者改於繁忙時段以外的時間出行,理順過往分配不均的交通情況,符合政府的政策目標和預期,對駕駛人士、公共運輸業界、商用車運輸業界、過海巴士乘客,以至整個社會均帶來裨益。數據顯示過海交通狀況仍有改變,而在每年不同季度車流量也有所變化。政府會繼續收集數據,持續檢視過海交通情況以全面分析分時段收費對過海交通的影響。
因應西隧車流量增加,運輸署正計劃於西隧港島出口往中上環方向增建一條行車線,提升該路段的容車量和減少車輛切線的需要,從而使隧道口及其周邊交通較暢順。相關道路工程爭取於二○二五年展開,並於二○二六年完成。
(二)「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為駕駛者帶來便利和更暢順的道路體驗。路政署正拆除所有收費亭及收費島,以及調整行車線的安排,預計涉及三條過海隧道的相關拆除工程可於二○二五年第二季完成。運輸署會繼續監察原有收費廣場及現有巴士站一帶的行車情況,並因應實際狀況及需要檢討有關路段的速度限制。運輸署在考慮是否修訂車速限制時,需顧及對巴士站運作的影響,以確保巴士在隧道繁忙及非繁忙時段均能夠由巴士站安全地切入主行車線。
(三)政府在去年十二月發表《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為香港未來的運輸基建發展提供規劃框架。當中規劃的項目,包括屯門繞道、十一號幹線、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及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可增加路線選擇,減少出行時間,並紓緩現有主要幹道的壓力。
政府正就交椅洲人工島項目下的運輸基建項目進行規劃,當中包括港島西至大嶼山東北連接路,以配合交椅洲人工島的建設。
完
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