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六題:改善交通燈號控制系統

  以下是今日(二月二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智鵬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意見認為,本港的傳統交通燈號控制系統及配套設施落後,未能根據實際人流及車流靈活地分配綠燈時間,為道路使用者帶來不必要的延誤。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運輸署於去年七月建議,在約50個路口安裝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透過人工智能分析感應器所收集的實時車流及人流影像及數據,分配路口燈號時間,該署會否考慮在全港推行該系統;如會,具體計劃及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據報,政府於去年十二月於東涌開始試驗新款「行人交通燈號倒數計時器」,但有意見認為,該類交通燈計時器遲遲未有向駕駛者提供,政府會否考慮全面為駕駛者引入附設倒數計時器的交通燈;如會,具體計劃及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及有關的考慮因素為何;

(三)鑑於據報,全港約有12 000個過路處設有俗稱「黃盒」的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但市民普遍對其功能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或對其視而不見,導致其成效甚微,政府會否計劃加強向市民宣傳黃盒,例如在燈位附近張貼標誌或使用說明;如會,具體計劃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四)鑑於據悉,多區區議會都在過去就區內交通燈等候時間向政府提出意見,並提供具體數據,政府有何具體計劃與各區區議會配合,以改善各區的交通燈等候時間?

答覆:

主席:

  ​就劉智鵬議員提問有關交通燈號控制系統的各個部分,經諮詢運輸署後,我現答覆如下。

(一)運輸署於二○二一年完成在五個選定的獨立運作燈控路口推行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先導計劃。參考已取得的經驗,政府已於二○二三年七月諮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並計劃於今年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用以於約50個合適的獨立燈控路口加設感應器及附屬設備以推行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推動智能交通管理。

  此外,運輸署亦於二○二二年開始在東涌市中心八個聯動式燈號控制路口安裝及進一步試驗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預計於今年年中完成測試。運輸署會考慮適時進一步推展該系統至其他合適的聯動式燈控路口;而在發展新發展區時,運輸署亦會聯繫相關項目的部門,於合適燈控路口一併推行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

(二)運輸署在東涌達東路/美東街的燈控行人過路處裝設新款的行人交通燈倒數器,由綠色人像燈號亮起時即開始倒數,讓行人可以掌握整個綠色人像燈號的剩餘時間以橫過馬路。新款行人交通燈倒數器於二○二三年十二月中開始運作及測試,運輸署已委託一間本地大學研究及調查裝置對行人過路行為的影響,整個測試預計在今年年中完成。

  至於供駕駛者使用的「行車交通燈號倒數計時器」的效益,現時在世界各地未有一致定論。我們留意到駕駛者對倒數器顯示的反應未必一致,有部分駕駛者知悉綠燈快要完結時,會選擇減慢車速及準備停車,但亦有部分駕駛者會選擇加速以通過路口,因而增加路口前後車輛相撞的風險。考慮到道路安全,「行車交通燈號倒數計時器」並未在本港推行。運輸署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裝置的發展及效益。

(三)運輸署現時在行人過路處安裝俗稱的「黃盒」,是電子行人過路裝置的其中一個組件。這些震動組件分為兩類:第一類印有「手掌形」符號及設有「請等候」顯示器的震動組件,並附有行人過路按鍵功能。當行人輕觸行人過路按鍵時,組件會透過視訊及聲音發出確認訊息,盡快將行人過路燈號轉為綠燈。第二類是印有「視障人士輔助設施」字樣及圖案的震動組件,底部設有震動器,以不同的震動模式代表不同的行人燈號以輔助視障人士過路。這類震動組件沒有行人過路按鍵功能,但會提供行人燈號的狀態。

  在宣傳方面,運輸署現時在設有行人過路按鍵的交通燈燈柱上貼上標籤(如附件顯示),提示市民可以按鍵過馬路。

(四)交通燈號時間的設定目標,是要讓不同方向的車輛及行人可以安全有序地使用該路口,時間長短須平衡各方向車輛及行人的需要,以減少不必要的延誤。燈號時間一般會參照個別路口的特性及以往在不同時段(例如早/晚繁忙時間及非繁忙時間)及不同日子(例如平日及周末)的行車及行人流量而定。此外,運輸署會透過區域交通控制系統實時監察各區的交通及燈號運作情況,並按實況和需要調節,以應對突發交通情況。

  運輸署會因應道路使用者及持份者(包括區議會)的意見,檢視及適當地調整燈號時間;運輸署會就此繼續和各區區議會保持密切聯繫。同時,運輸署亦會利用新科技,例如透過推行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進一步提升交通燈控系統的效率。

2024年2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