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三題:支援非鐵路公共交通工具營辦商

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易志明議員的提問和署理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廖振新的答覆:

問題:

政府計劃於今年年底發表《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當中包括興建多條鐵路的方案。有非鐵路公共交通工具(非鐵路公交)營辦商反映,隨着鐵路網絡持續擴張,他們的生存空間不斷收窄,甚至無法生存,對前景感到憂慮。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就各項新鐵路項目對非鐵路公交的影響進行評估,並預早作出規劃;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隨着鐵路網絡不斷擴大,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車輛或會出現過剩,當局有否就過剩的車輛制訂解決方案;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政府正推動非鐵路公交綠色轉型,但據悉非鐵路公交營辦商的經營入不敷支,令政府有關工作的進展緩慢,政府會否考慮參考「船隻資助計劃」的做法,由政府斥資購買綠色車輛,再交由非鐵路公交營辦商管理;如會,詳情為何;如否,政府有何新措施推動業界加快綠色轉型?

答覆:

主席:

香港地少人多,發展密度高,為了維持可持續發展和有效運用有限的道路資源,政府一直秉持以公共交通為本的運輸政策。不同的公共交通服務各有定位,當中以零排放及高載客量的鐵路作為公共交通系統的骨幹,專營巴士擔當主要的路面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小巴在乘客較少或不適宜使用高載客量交通工具的地區提供輔助接駁服務,的士則提供個人化點對點的交通服務,而其餘公共交通服務亦各自擔當重要的輔助角色。

香港多元化的公共交通系統高效和便捷,一直在世界享負盛名,而且服務範圍遍及全港,能夠照顧大部分市民的出行需要。國際顧問公司奧緯諮詢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聯合發布的《城市流動就緒指數2022》,在比較全球60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的站點距離、營運時間、可靠程度、乘客負擔能力等因素後,將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評為世界第一。在顧及公共交通系統的多元選擇,以及維持各種公共交通服務的生態平衡下,政府會繼續促進不同服務之間的優勢互補,讓市民享有便捷服務和合適選擇之餘,亦令各種公共交通服務可持續發展。

就易志明議員提問的各部分,經諮詢環境及生態局後,現答覆如下:

(一)在推展新鐵路項目時,政府會就沿線的公共交通服務作出全面評估及規劃,包括評估影響程度、制訂應變計劃,以及考慮增設配套設施,如公共運輸交匯處。運輸署會在新鐵路投入服務前,因應項目預計對其他路面公共交通服務需求帶來的改變,預先制訂公共交通服務調整方案,包括安排接駁新鐵路與周邊地區的公共交通服務,以及調整與新鐵路重疊的原有服務。

考慮到乘客出行習慣的實際轉變可能需待新鐵路通車後才能確認,運輸署會與相關營辦商密切留意通車後公共交通需求的變化,按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重組路線或調整班次。節省下來的資源,亦可投放在其他需求較殷切的路線上或開辦新路線,例如特快服務,一方面可更切合市民的出行需要和模式,另一方面亦可提升營辦商的成本效益,令所提供的服務更具可持續性及競爭力。

(二)政府一直提倡以「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規劃方針推動運輸基建項目。開拓鐵路網絡是香港整體城市發展的一部分。在逐步推展新鐵路項目的過程中,其實會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帶來新的交通需求,鐵路與非鐵路公共交通營辦商可同時受惠,不見得就會令非鐵路公交車輛出現過剩的情況。

因應物業和基建項目的發展以至經濟和生活模式隨着時代演變,運輸署會持續檢視交通需求的改變,適時對公共交通服務作出相應調整。隨着較大型的新發展區在未來陸續落成及新屋苑入伙,預計各種公共交通服務的乘客需求亦會增加,而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更需要規劃全新的公共交通服務網絡配合新的需求。另外,跨境活動越趨頻繁,亦為公共交通服務帶來新的增長機遇。自今年初社會全面復常和恢復通關後,接駁各邊境口岸的專營巴士和專線小巴均錄得相當不錯的客量。這些新增交通需求,均需要新增或動用現有的巴士和小巴車輛。

(三)政府的既定運輸政策是公共交通服務基本上應由私營機構根據商業原則營運,以確保服務最具效率及能迅速和靈活回應市場情況,並且無須動用公帑。政府會為公共交通營辦商提供所需的政策支持和便利,但現時並無計劃斥資購買綠色車輛,再交由營辦商經營管理。

然而,為推動運輸業界綠色轉型,政府一直多管齊下推動商用車電動化,包括透過「新能源運輸基金」(基金)資助業界試驗不同類型的電動商用車,以及設立各類專項資助計劃推動業界廣泛使用綠色創新運輸技術。

自二○二一年推出《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後,已有專營巴士營辦商發表車隊全面零排放的目標時間表,並引入新一代電動單層和雙層巴士提供服務。截至二○二三年九月底,本港的登記電動專營巴士數目為59輛。政府理解到專營巴士營辦商更換至電動巴士涉及相當高的成本,為減低對營辦商造成的經營和加價壓力,我們會與營辦商商討整體財務安排,不排除會提供資助或以其他方式,協助營辦商把車隊電動化。

公共小型巴士方面,政府已開展8,000萬元的電動公共小型巴士先導試驗計劃。計劃會資助約30輛電動公共小巴於不同路線進行約12個月的試驗,當中會試用不同型號的電動公共小巴及快速充電設施,以評估不同產品的表現。環境保護署會向成功申請的營辦商就每輛參與試驗的電動公共小巴提供八成車價的資助。

而為進一步推動的士業界綠色轉型,政府早前已推出了「純電動的士百分百擔保貸款專項計劃」,以鼓勵的士業界轉用電動的士。同時政府正擴展的士充電網絡,包括設立電動的士專用快速充電裝置及流動快速充電系統,以及在各區物色合適的位置,如加油站、政府場所和短期租約用地,設置電動的士專用快速充電設施等。基金最近亦新增了電動的士充電模式試驗項目,資助業界設立的士專用快速充電裝置。此外,基金亦已預留5,000萬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可供輪椅上落的電動的士。

政府樂見公共巴士的綠色轉型已經起步,並會在明年制訂的全港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和時間表,闡述進一步的政策措施及發展方向,逐步取代柴油巴士及石油氣的士。

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