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八題: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欣宇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該計劃)由二○一九年一月一日推出,旨在為日常使用本地公共交通服務出行而公共交通開支較高的市民減輕交通費用負擔。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過去四年,各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分別透過現金、八達通、其他電子支付方式及各類車/船票所獲得的交通費收入的百分比,並按公共交通服務以表列出分項資料;

(二)鑑於該計劃將於本年十月三十一日結束,而香港現時經濟正處於疫情後的復蘇階段,政府有否計劃再延長該計劃的實施時間或調整補貼金額;如有,詳情為何;如否,會否推行其他措施,以減輕市民的交通費用負擔;

(三)鑑於現時以八達通以外的電子支付平台(例如支付寶香港及微信支付香港等)支付的交通費並未納入該計劃當中,補貼亦只能透過八達通領取,而政府早於二○二一年表示,已接觸個別電子繳費系統營辦商,研究將適用的電子繳費系統納入該計劃,現時有關措施仍未能落實的原因為何;及

(四)鑑於有意見指出,由於八達通以外的電子支付平台仍未納入該計劃,間接令市民對其他電子支付平台卻步,亦在電子支付平台之間造成不公平的現象,政府將其他電子支付平台納入該計劃的時間表為何;如未有時間表,原因為何,以及有何方法解決現時的不公平現象?

答覆:

主席:

​政府在二○一九年推出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劃),為日常使用本地公共交通服務出行,而公共交通開支較高的市民減輕交通費負擔。在計劃下,政府就市民每月超出4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補貼金額以每月400元為上限。政府早前宣布將計劃的臨時特別措施延長至二○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在臨時特別措施下,政府為市民每月超出200元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補貼上限為每月500元。

就議員的提問,現答覆如下:

(一)過去四年,各主要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經不同支付方式所獲得的票務收入的百份比如下:

支付方式 經不同支付方式所獲得的票務收入的百份比
  2019 2020 2021 2022
鐵路
現金 12.0% 11.3% 9.6% 8.0%
八達通 85.4% 88.3% 89.4% 90.6%
其他電子支付方式(註一) 2.6%
 
0.4%
 
1.0%
 
1.4%
專營巴士
現金 5.8% 4.5% 3.3% 2.7%
八達通 94.2% 95.5% 96.5% 96.6%
其他電子支付方式(註二) 不適用 少於0.1% 0.2% 0.7%
渡輪
現金 14.6% 11.0% 9.5% 7.6%
八達通 85.4% 89.0% 90.5% 92.3%
其他電子支付方式(註一) 不適用 不適用 少於0.1% 0.1%
電車
現金 14.5% 13.9% 13.5% 12.3%
八達通 85.5% 86.1% 86.5% 87.7%
其他電子支付方式(註三)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註一:包括二維碼支付
註二:包括二維碼支付、信用卡感應式支付和流動支付。
註三:電車營辦商現正試行透過其他電子支付方式(包括二維碼支付、信用卡感應式支付和流動支付)收取車費,預計將於今年九月完成試驗。

由於公共小巴營辦商的數目眾多,政府未能取得有關營辦商經不同支付方式所獲得的票務收入的百份比的資料。

(二)計劃為一項恆常措施,旨在為日常使用本地公共交通服務出行,而公共交通開支較高的市民減輕交通費負擔。考慮到本港經濟仍在復蘇,政府已將計劃下的臨時特別措施(即放寬計劃下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門檻至200元,及提高每月補貼上限至500元)延長至今年十月底。補貼涉及公帑的運用。由於受惠人數眾多,計劃的每年經常開支超過30億元,而有關數字尚未包括臨時特別措施的開支。政府在考慮計劃的長遠安排時,會在審慎理財的大前提下,謹慎平衡各項考慮因素,確保公帑運用得宜。

(三)及(四)現時不同的電子支付平台日趨普及,市民亦可以透過不同的電子支付方式繳付公共交通費用。就此,運輸署已與不同電子支付系統的營運商會面,了解各電子支付系統就繳付交通費用方面的使用率,以及他們推展有關系統至各公共交通模式的時間表。

​在物色適合納入計劃的電子支付系統時,我們須考慮有關的電子支付平台是否已普遍獲各個公共交通營辦商採用作收取公共交通費用。此外,由於計劃需要每日處理大量交易資料,亦涉及定期發放總金額巨大的補貼,納入計劃的電子支付平台須符合特定的運作要求,包括有關上傳和核對收費系統的交易紀錄、計算和發放補貼,以及監察機制等各方面的要求,以確保計劃運作暢順,並在盡可能方便市民領取補貼的情況下避免濫用。目前我們正積極與個別電子支付系統營辦商商討,以制訂具體的推行方案,並就在計劃下納入新的電子支付系統進行籌備工作。

2023年6月14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1時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