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二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筱魯議員的提問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的答覆:
問題:
過去10年,本港的領牌車輛數目增加約兩成半。社會上有意見認為,車輛數目的增長過快將加劇交通擠塞問題。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除了增加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及牌照費等措施外,過去五年,政府有否採取其他措施控制車輛數目的增長;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政府有否預測,未來五年本港道路長度及車輛數目的增長分別為何;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政府於去年四月在本會交通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交代推行智慧出行措施(例如不停車繳費系統)的最新進展,政府有否打算未來採用其他智慧道路管理科技,以進一步改善交通擠塞情況;如有,詳情及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林筱魯議員提問的各個部分,經諮詢運輸署後,我綜合回覆如下:
香港地少人多,政府多年來一直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改善交通基建、擴展和提升公共交通系統,以及管理道路的使用,以紓緩道路交通擠塞情況。
私家車數目不斷增長是導致道路交通擠塞的一個主要因素,事實上私家車佔車輛總數的比率高達七成。在二○一○至二○二○年的10年間,領牌私家車的數目由415 000部增加約38%至573 000部。
為了紓緩道路交通擠塞的問題,二○二一至二○二二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宣布將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各稅階的稅率提高15%,並將私家車車輛牌照費增加30%。在實施措施的之前五年,即二○一七至二○二一年,領牌私家車的增長率每年約2%。但自有關財政措施於二○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生效後,領牌私家車的增長幅度已見緩和,更於二○二二年底按年下跌約1.7%。
另外,全港每日約九成出行人次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率為全球最高之一。在鐵路為骨幹的公共交通政策下,現時鐵路網絡全長約270公里,比過去10年增加約50公里,覆蓋本地逾七成人口居住的地區。另外,專營巴士路線亦在過去10年增加超過12%。藉着不斷完善公交網絡,我們希望鼓勵更多人使用公交,減少依賴私家車。
與此同時,政府亦一直推展道路基建項目,以滿足交通需要。在過去五年,我們開通了多條主要幹道,包括將軍澳—藍田隧道與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香園圍公路、中環及灣仔繞道、港珠澳大橋等,新增道路長度約82公里。截止去年底,香港的道路總長度約2 220公里。另外,我們現正進行多個道路工程項目,包括大埔公路(沙田段)擴闊工程、粉嶺繞道(東段)、中九龍幹線和T2主幹路等,並預計於未來五年內逐步完成,額外提供約8公里的主要幹道。
為支持香港持續發展,我們現正規劃不同的主要道路,如沙田T4主幹路、屯門繞道、十一號幹線及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等,並在二○二二年《施政報告》提出更長遠的道路項目,包括北都公路、沙田繞道及將軍澳—油塘隧道,以前瞻性的規劃滿足長遠的交通需要。
另外,我們一直致力應用科技,管理道路使用以方便市民出行。我們將在今年於各政府隧道陸續實施「易通行」不停車繳費服務,讓駕駛者可以使用繳費貼輕鬆繳交隧道費,無須於收費亭停車或排隊付款,省時方便。
運輸署一直積極推動各項智慧出行措施,當中在主要幹線和道路安裝交通探測器以收集實時交通數據、新一代路旁停車收費錶、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先導計劃、自動泊車系統等項目已逐步落成使用。除繼續完善有關措施及推行「易通行」不停車繳費系統外,政府亦計劃逐步推展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至合適的路口。
展望將來,我們需要擁抱創新的思維,在原有運輸策略上尋求突破,引進嶄新的技術和運作模式,為未來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環保高效的交通運輸系統。我們在二○二一年十二月已展開《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研究的其中一個大方向,是利用智能運輸科技和大數據分析,善用香港有限的路面空間。我們正研究在香港建立智慧公路,探討利用車聯網技術,以便利自動駕駛車輛與道路設施的互動及資訊傳輸,從而為未來落實更靈活及智能化的交通管理鋪路。運輸署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提出策略性研究的初步建議,以期在二○二五年公布以構建可靠、安全、智能和環保高效運輸系統為目標的運輸策略藍圖。
香港與其他國際主要城市一樣,隨着人口及經濟持續增長,市民生活質素不斷提升,對車輛的需求亦相應上升。市民決定購買或持有車輛與否,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整體經濟情況、個人和家庭需要、車價和車輛供應、甚或市場投資機會等。因此,我們難以準確預測消費者的行為及未來車輛的數目。近期領牌私家車數目的增長趨勢有所下降,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整體車輛數目的變化,並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持續改善交通基建、強化公共交通系統,以及推動智慧出行、構建高效的運輸系統,以紓緩道路交通擠塞情況。
多謝主席。
完
2023年2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5時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