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便览-铁路网络

铁路是香港公共运输网络的骨干,对满足本港的运输需求十分重要。2023年,本港的公共运输有约44%是倚靠铁路。

现有网络:港铁是使用率高的铁路网络,包括9条重铁路线、机场快线、轻铁和广深港高速铁路(高铁)香港段,总长度约271公里。重铁、机场快线和高铁共设有99个车站,轻铁则设有68个车站。立法会在2007年6月通过《两铁合并条例》,为合并后的铁路公司同时经营地铁及九铁铁路网络订定法律架构。合并后的铁路公司,即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获批为期50年的专营权经营地铁及九铁系统,由2007年12月2日起生效。其他靠固定轨道行走的运输系统还有电车和山顶缆车。

港铁:9条重铁路线分别为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将军澳线、南港岛线、东涌线、迪士尼线、东铁线及屯马线。东铁线于1910年开始启用。观塘线的首部载客列车在1979年年底投入服务;其后,荃湾线(1982年)、港岛线(1985年)、东区海底隧道段(连接蓝田与鲗鱼涌)(1989年)、东涌线(1998年)、将军澳线(2002年)、西铁线(2003年)、马鞍山线(2004年)、迪士尼线(2005年)、东铁线支线至落马洲过境通道(2007年)、将军澳线支线至康城站(2009年)、西铁线延伸至红磡站与东铁线交汇(2009年)、港岛线延伸至坚尼地城站(2014年)、观塘线延伸至黄埔站(2016年)、南港岛线(2016年)、屯马线(连接西铁线及马鞍山线)(2021年6月),以及东铁线过海段(2022年5月)陆续启用。目前,以上重铁路线网络共设有96个车站,2023年,平均每天载客约460万人次。

机场快线:在1998年启用的机场快线为往返香港国际机场的人士提供服务,更于2005年将服务延伸至位于机场东北的亚洲国际博览馆内的博览馆站。机场快线全长35.2公里,共设有5个车站,时速最高为135公里。来往机场站和香港站车程约需24分钟,部分车站内设有预办登机手续的设施。2023年,机场快线平均每天载客约29 700人次。

轻铁:轻铁是一个区域性运输系统,在1988年投入服务,以应付新界西北部居民的区内运输需求。现时轻铁全长约36.2公里,共设有68个车站,2023年,平均每天载客约41.1万人次。轻铁在元朗、天水围、兆康及屯门有四个车站与屯马线交汇,方便乘客换乘轻铁及重铁线网络。

广深港高速铁路(高铁)香港段:高铁香港段于2018年9月投入服务,是一段长26公里的地下铁路走廊,连接香港与国家高铁网络。截至2024年4月,高铁香港段连接内地共73个站点,每日提供188班列车服务。列车由香港西九龙站直达十个短途目的地(福田、深圳北、光明城、虎门、庆盛、广州南、东莞南、东莞、常平和广州东站),而长途列车则直达包括北京、上海、潮汕、厦门等63个目的地,网络覆盖全面。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高铁于2023年8月14日起为往返香港西九龙站与福田站的旅客推出「灵活行即日变更车次安排」,有关安排于2024年3月18日起扩展至深圳北站。高铁亦于2024年1月25日起推出两款多程车票,让乘客以优惠车费乘车往返香港西九龙站及指定的短途站点。2023年,高铁香港段平均每天载客约57 300人次。

电车:在港岛行走的电车于1904年投入服务。电车轨道全长16公里,现有七条路线。在2023年,电车每日平均载客人次约13.4万人次。

规划中的铁路及智能绿色集体运输系统项目:在响应运输需求、合乎经济效益、配合新发展区和其他新发展项目的发展需要三大前提下,加上考虑铁路发展可能带来潜在的房屋供应,政府正有序地推展《铁路发展策略2014》建议的新铁路项目,目标是把铁路网络覆盖全港约75%人口居住的地区和约85%的就业机会。其中,东涌线延线、屯门南延线、北环线第一期古洞站及小蚝湾站已于2023年动工,预计于2027年起陆续落成;而洪水桥站及北环线主线预计亦分别于2024及2025年动工。

另外,政府于2023年12月公布《香港主要运输基建发展蓝图》,为香港未来的运输基建发展提供规划框架,宏观勾划能满足远至2046年及以后的运输及物流需求的策略性铁路及主要干道网络,当中提出北环线东延线,将北环线经罗湖南、文锦渡等地区伸延至坪輋,连接新发展区和不同口岸;新界东北线提供南北走向铁路段,由香园围途经坪輋及皇后山等地区连接东铁线粉岭站,打通主要发展节点;中铁线由锦田途经荃湾及葵涌连接至九龙塘站;将军澳线南延至将军澳第137区。同时,政府计划在东九龙、启德和洪水桥/厦村推展智能绿色集体运输系统。

为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港深政府已成立「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跟进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及北环线支线的推展工作。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的次阶段研究预计于今年完成,北环线支线的详细规划及设计亦期望于今年内展开。

(2024年5月)

按此下载列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