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八题:发展红磡渡轮码头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慧琼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有意见认为,红磡渡轮码头(该码头)交通便利、景观优美,具备发展成为集交通、休闲及文创于一体的海滨枢纽潜力;然而,目前该码头整体功能未获充分发挥,其上层空间仍未开放予公众使用,令部分设施闲置,浪费土地资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会否检视该码头的土地及设施的运用,并研究引入更多商业及休闲元素,以配合周边地区发展,推动海滨经济及社区共融;

(二)会否考虑加强该码头与相邻海滨地段的规划衔接,例如与黄埔、九龙城区及尖沙咀东的协同发展,打造更具连贯性的海滨步道及商业动线;

(三)在提升海上旅游方面,会否研究如何强化该码头的对外交通配套,以同时增强红磡与香港岛之间的旅游及交通连系;及

(四)会否考虑开放该码头上层予公众使用,并引入具教育及文化价值的活动项目,例如展示国家建设成就的图片展览,或举办青年文创工作坊及音乐汇演,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具社区感及文化气息的海滨体验?

答覆:

主席:

为便利渡轮服务的日常运作,政府为大部分持牌渡轮航线提供渡轮码头。红磡渡轮码头分为红磡(南)及红磡(北)渡轮码头,分别由富裕小轮有限公司营办的「中环-红磡」持牌渡轮航线及新渡轮服务有限公司营办的「北角-红磡」持牌渡轮航线提供服务。

政府一直与海滨事务委员会紧密合作,推动各项优化维港海滨的工作,为公众营造多元、活力、畅达和共融的海滨空间,包括毗邻红磡渡轮码头一带的海滨用地。

就李慧琼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发展局及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后,现回覆如下:

(一)为推动海滨经济,规划署于二○二五年八月向城市规划委员会(城规会)建议修订红磡(南)及红磡(北)渡轮码头在相关分区计划大纲图上的用途,将「商店及服务行业」和「食肆」用途改为经常准许的用途,以简化发展流程及提供弹性,便利营商。九龙城区议会及海滨事务委员会相关小组早前均已表示支持拟议修订。

政府一直鼓励渡轮营办商在符合核准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将码头地方分租作商业、零售和活动等用途,以赚取非票务收入补贴渡轮的营运,从而纾缓加价压力。

就红磡渡轮码头而言,运输署一直积极统筹各工务部门持续提升该码头的设施,包括翻新洗手间及增设无障碍设施,以拓展码头的发展潜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码头用作非票务收入活动的空间;政府产业署亦会统筹处理营办商提交的码头商业活动申请。

(二)发展局致力推动优化维港海滨的工作,包括驳通海滨段落及提供优质海滨休憩空间。现时,由尖沙咀渡轮码头至红磡海逸豪园对开的海滨已全面贯通。发展局会继续致力打通九龙其他不同的海滨地段,目标是于二○二八年年底驳通尖沙咀至启德一带近八成半(即约13公里)可发展海滨。

另外,毗邻红磡渡轮码头、前身为红磡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的用地,已改建成红磡都市公园,并于今年七月全面开放。公园以北用地由非牟利机构以短期租约形式营运儿童游乐设施,亦即将向公众开放,提供更多游乐设施和空间举办不同活动,为红磡一带海滨引入更共融、更具活力的元素。

与此同时,发展局正牵头推动港铁红磡站周边和海滨一带用地的发展,在今年第二季就用地公布了初步发展建议。把握重新规划的契机,初步发展建议包括多项加强行人畅达度的建议,以带动有关用地与附近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当中包括兴建有盖高架行人天桥,直接连系港铁红磡站及海滨;以及兴建行人板道,加强尖沙咀海滨长廊与红磡海滨长廊的连接,并优化海滨与内陆的行人连接。发展局正为拟议发展进行详细技术评估,以深化发展建议及敲定详细发展参数。在过程中,项目团队会考虑早前在公众谘询期间所收集到的意见。目标是在二○二六年下半年开展相关的法定程序。在开展长远发展的工程前,发展局会善用现时闲置的前红磡铁路货运码头用地作短期用途,发展成为可举办不同活动的海滨空间,让市民「打卡」并欣赏270度维港景色及香港岛的天际线。

(三)红磡渡轮码头毗邻红磡(红鸾道)公共运输交汇处,同时距离黄埔花园公共运输交汇处亦仅约十分钟步程,设有往返港岛、九龙及新界多个地区的专营巴士及专线小巴服务。就红磡与港岛的交通接驳,红磡渡轮码头提供「北角-红磡」及「中环-红磡」持牌渡轮航线服务,为市民提供水路交通选择。陆路交通方面,市民可在红磡(红鸾道)公共运输交汇处乘搭专线小巴第13M号线(红磡码头—红磡站)至港铁红磡站,转乘港铁东铁线前往港岛;或在黄埔花园公共运输交汇处,乘搭隧巴第115号或115P号线(海逸豪园往中环(港澳码头))前往港岛。运输署会密切留意乘客就红磡渡轮码头对外公共运输服务的需求,并适时与各营办商检视相关安排。

旅游配套方面,维港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现时已有一些商业营运的海上旅游项目供旅客参与,从维港两岸不同登岸设施上落的观赏船畅游维港,部分更提供餐饮服务,让旅客在欣赏维港美景的同时品尝美食,感受香港独特魅力。

旅游事务署和香港旅游发展局会继续善用海滨长廊和水体打造更多盛事和旅游体验,并致力推动、促成和协助不同旅游盛事和活动在维港两岸举行。

(四)现时,红磡渡轮码头上层的土地用途容许作商店及服务行业之用。运输署正积极与渡轮营办商商讨,以协助其开放红磡渡轮码头上层作商业、零售或活动等用途。

就红磡(南)渡轮码头上层空间,渡轮营办商已物色有意分租该空间作零售及服务用途的潜在租户,并预期于稍后向政府提出有关申请。

就红磡(北)渡轮码头上层空间,渡轮营办商有意把该空间改划作展览厅、商店及服务行业用途,并已获得城规会的有条件批准。就此,运输署正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联同渡轮营办商研究于码头装设合适的消防系统,预计有关技术研究及设计于二○二六年第一季完成,并会在下一步评估方案细节和可行性等事宜。

运输署会继续与渡轮营办商就红磡渡轮码头的运作及发展保持密切沟通,包括鼓励营办商继续利用码头拓展其非票务收入,并视乎情况考虑引入具教育及文化价值的活动项目。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