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三题:修葺道路坑洞的工作

以下是今日(十月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黄俊硕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本港于今年暑假期间发生连场暴雨,香港天文台更加破纪录在不足三周时间内发出五次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据悉在暴雨过后,有道路使用者投诉路面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坑洞,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就今年暑假期间所发出的五次黑色暴雨信号,路政署接获多少宗有关大雨过后路面出现坑洞的报告或投诉,并按全港18区列出分项数字;

(二)当局收到第(一)项所述的报告或投诉后,负责道路维修的承建商完成修葺工作的最短、最长及平均天数为何;及

(三)鉴于有市民指出,一些已完成坑洞修葺工作的的道路很容易再被雨水冲毁,经修葺的部分经常再出现损毁,路政署有否备存相关道路的纪录;过去三年,路政署有否就上述修葺坑洞工作的质量问题而向负责道路维修的承建商作出惩处,或责成有关承建商全面提升路面修葺和保养工作的质量;如有,详请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黄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经谘询路政署后,现回覆如下:

(一)香港天文台于今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十四日期间共发出五次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在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十五日期间,路政署接获各区路面出现坑洞的报告或投诉个案数字见附件

(二)路政署接获有关公共道路损毁或欠妥的投诉或公众报告后,会尽快派员到场视察,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安排合适的维修。一般而言,涉及路面坑洞的个案,路政署会立即安排承建商尽快维修。路政署在收到第(一)部分所述的报告或投诉后,有关修葺路面坑洞的工作均按部门服务承诺在48小时内完成,其中约九成个案更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完成。

(三)路政署及其承建商一般会记录有关修葺路面坑洞的基本资料,包括所在的路段、坑洞的大小及完成修葺的时间等,惟并无特别就坑洞是否因原有铺路物料出现破损或临时修补物料脱落所致作统计。另外,由于道路设施的路面会因日常使用出现损耗,亦会因其他不能预见的情况,包括交通意外及恶劣天气等而引致出现坑洞,因此导致路面重复出现损毁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论,路政署并无备存坑洞经修葺后重复出现损毁的次数之相关资料。

路政署十分重视路面工程的质素,并设有严格的监管机制以确保道路维修工程的质素及耐用程度。如路政署发现承建商的工作欠妥,未能达到合约指定水平,会根据合约规定及既定机制作跟进,包括因应承建商未有准时及妥善完成道路维修保养工作并提交相关报告,向其发出关于欠妥事项的相应违约通知书、将审核巡查期间发现的不足之处记录在审核巡查报告内,用以评估承建商的服务水平、根据发出违约通知书的情况及承建商的服务水平扣减合约款项,以及因应承建商整体表现欠佳,或其表现欠妥导致发生个别严重事故发出警告信等,并会在每月进度会议上责成承建商跟进及改善。路政署亦会将承建商的欠妥表现反映在其表现评核报告中,报告的评分会直接影响承建商日后投得新工务工程合约的机会,而报告若持续被评为不合格,承建商更有机会被暂停投标资格。路政署会继续严格监察承建商的工作表现,确保承建商在进行例行检查及详细检查时,按相关规定记录所有损毁情况,并适时完成有关的维修工作,以确保道路的安全。

路政署曾于过去三年在发现道路维修工作欠妥时,根据相关合约条款作出适当的跟进(例如向表现不理想的承建商发出违约通知书)。然而,由于相关跟进工作涉及各种维修工作欠妥的情况,路政署并无特别就路面坑洞维修的质量问题的跟进工作分拆备存有关统计数据。

除在发现坑洞后为路面进行修复工作,并严格监督承建商的工程质素外,路政署一直密切监察较多出现损毁的路面,并会适时为这些路面及其他不会对道路安全构成即时危险的破损路面,在考虑不同因素后,制定合适的维修计划和时间表,例如适时为其进行较全面及持久的重铺工程,以防有关路段因各种不同情况(包括密集降雨等)而较易再次出现耗损。今年三月,路政署更成立由副署长领导的道路维修策略委员会,邀请相关部门的代表加入委员会就公共道路维修提供意见及协助,共同制定需进行大规模道路维修工程项目的清单、按每段路面的损毁程度和所需资源等因素排列工程项目的优先次序等,更有策略及有规划地为本港道路安排适切的维修保养工作。

与此同时,路政署亦致力采用创新科技,以提升道路维修和保养工程服务的效率。透过采用人工智能侦测道路欠妥系统(注一)及激光扫描路面三维影像的路面状况评估系统(注二)等协助侦测并整合道路的欠妥情况,以提升道路巡查的准确度及维修工作的效率,并帮助长远维修保养工作的规划。

此外,路政署积极研究更耐用的铺路物料,以减慢道路损毁的速度乃至减低维修工作的频率,同时减少对市民造成的不便。自今年四月一日起,路政署已全面采用高改性沥青物料于合适位置作铺路之用,以进一步提升本港整体路面质素。该物料在抗变形、抗老化及抗疲劳方面的表现均优于传统沥青,能有效提升道路的耐用性并减少维修次数。其中,「高改性沥青多孔摩擦层」比传统物料耐用之余,同时仍能保留迅速排走路面雨水的功能,能减少路面因积水而导致出现坑洞的情况。

路政署会继续积极推展上述工作,在严格监督承建商进行路面修复工作以外,主动透过采用创新科技及持续留意并探讨引入合适的新路面物料等为本港路面进行预防性保养工作,减低日后可能因路面受损而对市民造成不便的机会。

注一:此系统已被纳入为道路巡查的标准作业程序作恒常使用。

注二:有关的巡路检测车正为全港的公共道路进行检测。路政署将评估该系统的成本效益,并考虑在未来的维修合约中推行。

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