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三题:提升交通安全

以下是今日(七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何敬康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根据警方的《交通报告二零二四年》,近年交通意外宗数持续上升,由二○二二年的15 107宗上升至去年的18 354宗,升幅达21.5%。同时,被运输署定义为交通黑点(交通黑点)的路段由二○二二年第一季的29个,增加至去年第四季的57个。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五年,每年发生在交通黑点的交通意外总宗数,以及占该年整体交通意外总宗数的比率分别为何;

(二)当局有否就全港各个交通黑点进行研究或实地评估,以分析其形成的成因(例如是否与该等路段的道路设计、交通流量或行人活动有关);如有,研究结果和改善道路设施的计划分别为何;长远而言,当局有否计划全面检讨全港道路的设计,或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如利用人工智能监测车速及实时调节交通灯号)以加强监察,从而进一步减少交通黑点数目;

(三)过去五年,每年有多少个正在进行或已经完工的交通黑点改善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指示牌及改善交通设施等);有否评估有关项目的执行成效(包括在改善工程完成后,在该等路段发生的交通意外数字及所涉伤亡人数)为何;

(四)鉴于运输署会在交通黑点设置「前面有交通意外黑点」标志,让道路使用者(包括驾驶者及行人)更易辨识交通黑点的位置,而据报运输署过往亦曾在多次发生严重交通意外的路段(例如跑马地摩利臣山道和体育路交界的路口)加设告示牌和减速地面标示,但其交通事故频生的问题仍未解决,就已采取交通改善措施但交通事故仍频生的路段,当局未来有何措施和计划,包括会否与警方协调并加强执法,以尽量减低该等道路发生交通意外的风险;及

(五)有否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或研究其他可行措施,以进一步加强道路使用者在途经交通黑点时的警觉性和危机意识?

答覆:

主席:

就何敬康议员有关在交通黑点发生的交通意外及道路安全改善措施的提问,经谘询运输署后,我现回覆如下:

(一)二○二○年至二○二四年于交通黑点发生的交通意外宗数,及其占该年度整体交通意外宗数的比率表列如下。二○二○年至二○二二年的数字或受新冠疫情因素影响,而二○二三年至二○二四年交通意外宗数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轻微交通意外宗数增加。


年份 在交通黑点发生的交通意外宗数 占该年度整体交通意外宗数的比例
2020 448 2.9%
2021 355 2.0%
2022 479 3.2%
2023 729 4.2%
2024 649 3.5%

(二)及(四)政府多管齐下加强道路安全,致力从源头减少交通意外发生,包括调查和分析在交通黑点发生的交通意外成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检视法例加强对驾驶安全的要求和罚则的阻吓力、改善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措施、应用科技以提升交通管理,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

整体而言,大多数交通意外涉及驾驶者因素,例如不专注地驾驶、行车时太贴近前面的车辆及不小心转换行车线。就此,运输署会继续联同香港警务处与道路安全议会透过宣传教育及加强执法提升驾驶者的道路安全意识。而运输署亦一直聚焦分析交通黑点和其他交通意外比较频繁的地点的意外数据,详细研究是否有明显的意外模式以至意外的共同成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此外,政府亦按研究所得、科技发展和其他地区的经验,检视法例。我们去年向立法会提交多项提升道路安全的法例修订,包括规定电动车安装车辆声响警报系统、规定有可延伸架空结构的车辆安装过高警示系统,以及规定私家车的儿童乘客使用儿童束缚设备,这些措施有助加强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此外,我们最近向立法会建议上调《定额罚款(刑事诉讼)条例》与道路安全和交通挤塞有关的其中十九项罪行(包括超速驾驶、没有遵从交通标志和道路标记、横过连续双白线、驾驶时使用流动电话等)的定额罚款,以加强罚则的阻吓作用。

运输署也针对特定情况作出道路改善和交通管理优化措施,例如调整交通灯号、加建中央分隔栏、改善行人过路设施、优化交通标志及道路标记等。就提问中指出的跑马地摩理臣山道和体育道路口,运输署在过去数年实施多项交通改善措施,当中包括增设「15米前停车」及「小心右面车辆」的交通标志、增设「慢驶」及影线道路标记,把行车道局部收窄,以及增设黄色减速道路标记,以进一步提醒驾驶人士减速。此外,运输署已在本年六月底重新整理路口前的交通标志,并增设红底白字「停车及让路」的警告标志,以更明确提示驾驶人士在路口前必须停车及让路。运输署现已安排以临时水马适度收窄前往皇后大道东及香港仔隧道之行车道,以期减低车辆在路口前的行驶速度,并会继续检视路口的交通情况,及考虑其他可行的交通改善措施及评估交通影响。

就斑马线过路处方面,运输署正更换全港有关的传统黄波灯,使斑马线过路处更显眼及安全,同时配合宣传、教育和执法活动,提醒驾驶者须停车让行人先行。此外,实时交通灯号调节系统有助改善行人过路环境及道路安全。运输署正逐步把系统推展至全港约50个合适的独立灯控路口,将在二○二六年开始陆续装设;另外,运输署已完成在东涌市中心八个联动式灯号控制路口实时交通灯号调节系统的试验,并正安排在其他交通流量较高的联动式路口试点安装和收集状况不同的路口的数据,以便制定长远计划。运输署和香港警务处也会继续善用新科技完善交通管理,提升道路安全。

(三)二○二○年至二○二四年期间,运输署为约70个交通黑点和其他交通意外比较频繁的地点实施道路设施改善工程,现时其中超过50个地点的改善工程已经完成,当中30个地点于改善工程完成后一年的整体交通意外宗数及伤亡人数,较工程完成前一年分别下降约24%及30%,而其余20多个地点的改善工程完工未足一年,运输署正收集更多数据以作分析。

(五)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相似,运输署会因应个别交通黑点和其他交通意外比较集中的地点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助提高驾驶者警觉性的措施,包括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及/或道路标记,例如「前面有行人过路处」、「交通灯号在前」、「开始减速」、「道路急转」、「前面有向下斜坡」、「慢驶」等,让驾驶者具体地掌握前方道路的环境,提前准备应对,减低意外发生的风险。而如上文所述,在整体层面,我们也会优化全港性的道路设施,善用新科技,并适时检视法例,以缔造更安全的道路环境,减少意外。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