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七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林素蔚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答覆:
问题:
政府分别于二○二三年及去年推出两轮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公共小巴/客车行业(该计划),适度容许公共小巴及客车行业输入司机。然而有意见指出,外劳司机在驾驶文化、习惯和言语上的差异或会影响行车安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至今分别有多少名劳工透过该计划的第二轮申请抵港,以及在取得相关驾驶执照及完成路线培训后投入驾驶工作;有否统计,该计划的外劳司机的驾驶考试及格率及重考率,以及投入驾驶工作后的交通意外比率,并按其所驾驶的车辆类型(即公共小巴、客车及跨境直通巴士)列出分项数字;
(二)如何确保该计划的外劳司机获得充足培训,以避免大比例外劳司机驾驶考试不及格而须重考,以及出现交通意外率偏高的情况;及
(三)鉴于有跨境巴士业界人士指出,现时司机人手仍然短缺,当局会否考虑增加该计划配额及推出第三轮申请?
答覆:
主席:
政府一直关注公共小巴及客车行业持续面对的司机短缺问题,并于二○二三年六月公布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公共小巴/客车行业(计划),既可合理应对有关行业的人手短缺问题,也同时保障本地劳动人口的就业机会。
就林素蔚议员的提问,现答覆如下:
(一)及(二)在计划下可输入司机的配额总数为1 700个,政府分别在二○二三年九月及二○二四年七月透过两轮申请,悉数批出所有配额。在第二轮申请获批的849个配额中,截至上月即二○二五年六月底,共有716名输入司机已获雇主安排完成相关培训和考核,包括考取相关驾驶执照,并在完成相关路线的训练后投入服务,当中包括422名公共小巴司机、167名本地客车司机和127名跨境巴士司机。
我们十分重视输入司机的驾驶技能及工作表现。在获批输入司机配额后,雇主须适时安排司机来港,进行相关车辆的驾驶考试训练。按现时机制,输入司机须通过及遵从与本地司机相同的相关驾驶考试安排及标准,以保障道路安全。截至上月底,输入公共小巴司机、本地客车司机及跨境巴士司机的本地驾驶考试及格率保持平稳,分别为43%、43%和55%,优于本地司机在二○二四年公共小巴和公共巴士的考试及格率,即分别为15%和30%。另外,截至上月底,输入的公共小巴司机、本地客车司机及跨境巴士司机须重考才通过驾驶考试的比率分别为63%、54%和42%。
通过驾驶考试后,输入司机必须按法例要求,修习公共小巴或公共巴士职前课程。课程旨在提高新入职司机的驾驶安全和态度,及让他们掌握载客服务的基本知识和顾客服务技巧等。输入司机必须完成职前课程并通过课程考试,运输署才会向司机发出正式驾驶执照。雇主亦会在输入司机投入服务前提供路线培训,好让他们熟习指定路线服务的行车及接载乘客的相关运作安排。
运输署在计划推出后,一直积极跟进和协调,包括优化驾驶考试安排及提醒营办商需要为输入司机安排足够驾驶考试训练。随着计划推展,雇主对输入司机的手续、程序和驾驶考试的安排现已有充分掌握,大致能够安排输入司机早日完成考试和培训,为市民提供安全的服务。
与本地公共小巴/客车司机一样,营办商须密切监督输入司机的日常工作表现。运输署亦会恒常地监察营办商的服务,并会按需要实地视察了解司机(包括输入司机)的表现。据我们观察和雇主的回馈,输入司机普遍驾驶经验丰富,拥有充足交通知识,能够应对本港的路面情况,提供稳健及高水平的服务。现时,运输署有要求营办商就涉及公共小巴或客车的交通意外提交调查报告,并会按调查结果向营办商采取合适的跟进行动。根据营办商向警方报案的交通意外数字,在去年一月至今年四月底的16个月内,分别共有1 115宗涉及小巴及554宗涉及客车的交通意外,当中111宗涉及输入小巴司机及18宗涉及输入客车司机,分别占比低于10%和约3%。
(三)整体而言,计划的实施过程大致畅顺,输入司机能有效纾缓行业人手严重短缺的问题,有助业界提升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优质及稳定的服务。我们观察到部分专线小巴路线在引入输入司机后,其服务班次有明显改善,而投诉数字亦有所减少。
基于公共小巴及客车行业司机日益高龄化,计划下的输入劳工的配额只能应付行业约一半的人力资源缺口,未能完全解决业界面对长期人手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旅客数字回稳,以及香港和内地的联系愈趋紧密,我们留意到市民和旅客对公共交通,特别是本地客车和跨境巴士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上升,对业界人手情况持续构成挑战。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本地劳工市场及人力情况的变化,并持续检视计划的实施情况及评估行业的人手需求,同时亦会透过谘询小组与各持份者保持紧密沟通及加强发放资讯,适时检讨计划。
多谢主席。
完
2025年7月30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