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题:街渡渡轮服务

以下是今日(七月二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易志明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根据政府于本年六月提交本会食物安全及环境卫生事务委员会的文件,渔农自然护理署正与海事处探讨允许领有第III类别牌照的渔船「一船两用」(即容许该类船只进行捕鱼活动之余,在符合特定条件及安全操作的前提下,亦可接载游客出海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的可行性。然而,有街渡服务营办商对此表示忧虑,指出港人北上消费已导致其乘客量持续下降,担心「一船两用」措施将进一步收窄其营运空间。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否统计,过去三年各条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轮服务航线的载客量,以及同期新增或取消了多少条街渡渡轮服务航线;

(二)政府如何确保「一船两用」措施不会对现时持有第I类别牌照的街渡服务营办商造成冲击;

(三)鉴于有经营固定班次的街渡服务营办商反映,在面对乘客量持续下降,以及保险费、维修费、燃油费及员工薪酬等营运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他们已陷入经营困境,当局有何措施支援街渡服务业界;及

(四)为解决街渡服务面对的困境并促进其长远发展,当局会否设立专案小组跟进;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当局会如何推动街渡服务的持续发展,并促进其配合政府发展海岛游?

答覆:

主席:

大部分街渡渡轮并非市民大众日常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当中不少主要为旅游或康乐性质,营运规模较小且属非常规服务,为往返本港较偏远及一般不能经由陆路到达的地点提供水路运输。截至二○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全港共有14条固定班次的街渡航线,以及55条按需求而定的街渡航线。

就易志明议员的提问,经谘询环境及生态局与旅游事务署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过去三年(二○二二至二○二四年),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轮航线载客量载于附件

同期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轮航线分别新增及减少了五条,现时航线数目为14条。减少的航线当中,「坪洲—愉景湾(经圣母神乐院)」航线(PC 6)于二○二三年由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轮航线转为持牌渡轮航线。

(二)根据《商船(本地船只)(证明书及牌照事宜)规例》(第548D章),第III类别船只只可用作捕鱼及有关用途,不得载客。

渔农自然护理署(渔护署)正探讨容许持有第III类别牌照的渔船在符合特定条件和安全标准的前提下,接载游客出海进行休闲渔业或推广本地渔业文化的活动(即「一船两用」)的可行性,以协助捕捞渔民转型发展休闲渔业。探讨方向包括渔船改装的标准和保险等事宜,并会适时谘询持份者。

渔护署的初步构思是「一船两用」的定位为推动休闲渔业发展及推广渔业文化,拟议活动须具渔业元素,例如以特定渔具进行捕鱼示范、手钓教室、渔民文化导赏活动、渔业工作坊等,而非单纯载客出海或海岛游等。「一船两用」活动与街渡接载乘客前往固定地点的定位并不相同。

(三)及(四)政府的一贯政策是公共运输服务应由私营机构按商业原则经营,以提升效率及成本效益。政府在过去基本上对公共运输服务并无提供直接资助。

大部分街渡渡轮服务(包括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轮航线)每日接载的乘客量普遍较少,需求亦会因天气及假日等因素影响而较不稳定。故此,运输署对街渡渡轮服务的监管较具弹性,以便利营办商因应市场需求及营运状况调整经营模式及策略。举例而言,运输署容许营办商因应需求而调整班次、票价及时间表,亦免除其提供经审核的财务资料的要求等。

此外,政府长者及合资格残疾人士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计划(二元优惠计划)自二○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起扩展至获运输署批准参与计划的街渡航线。现时有13条提供固定班次服务的街渡渡轮航线获纳入二元优惠计划内,便利更多受惠人士使用有关的街渡服务。

就配合发展海岛游方面,运输署一直与相关部门(包括旅游事务署)保持紧密沟通,以评估乘客和游客就海上交通服务的需求,并会因应特定地区的交通需求,主动邀请营办商开办特定的航线。例如,运输署曾于二○二三年主动邀请营办商开办「西贡—滘西村/粮船湾」及「沙头角—荔枝窝/鸭洲/吉澳」街渡渡轮航线,以配合有关地区因旅游而衍生的需求。

此外,运输署积极统筹政府部门,就街渡渡轮相关事宜(包括停靠点设施、船只牌照、航线规划等)提供协助。运输署会继续与渡轮营办商联系,便利营办商申办合适可行的新街渡渡轮航线,并密切跟进其营运情况及实际需要,包括与其他部门召开会议,以商讨适当措施促进其长远发展。

2025年7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