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二题: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绍雄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答覆:

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早前强调在严控风险及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行政长官亦表示特区政府将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建构一套「看得见、管得住」的全数字化低空空域管理系统,是管控多种类、高密度、高频次飞空器在空域安全有序飞行的关键要素,政府有否建构有关系统的时间表;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有意见指出低空经济所衍生的数据具高经济价值,而数据安全会直接影响空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政府会否研究建立数据安全体系,推进低空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和安全高效使用,并促进其价值转化;及

(三)会否借鉴内地及世界各地的发展经验,量化分析低空基建设施及关联产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制订以公私营协作模式兴建该等设施的方案,以吸引更多基建投资;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范例。低空经济要「飞得远」,先要「飞得稳」。因此,安全必然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先决条件。

就陈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发展局及民航处后,现答覆如下:

(一)完善的低空基建设施是确保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元素。鉴于香港高楼密集且地形多变的独特城市地貌,低空运作环境具挑战性。构建数字化的低空基础设施,尤其是智能化的低空交通管理系统,以及制订全面的数据政策,是确保低空经济产业安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府将基于「监管沙盒」试点计划的经验,制订智能低空交通管理系统的概念设计与技术规范的工作。为落实这些规划,政府将于今年内开展技术研究,借鉴内地及国际先进案例,确保智能低空交通管理系统等低空基建配套设施的技术参数设计能与区域及国际监管标准兼容。

(二)低空经济的推进将产生大量数据资源,例如无人机操作期间所收集的飞行数据,其安全与高效运用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潜力。就政府各个系统所衍生的数据管理及安全,现时相关局/部门须遵循《政府资讯科技保安政策及指引》的规定,包括加密传输中和存储中的资料、不可于公有云平台存储敏感及个人资料,以及定期为其资讯系统进行保安风险评估和审计及私隐影响评估,以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及符合适用的法例法规,包括与个人资料有关的私隐保护措施要求。

在上述前提下及根据政府的开放数据政策,透过低空经济项目所产生的数据均可视乎情况利用现有的开放数据平台及空间数据共享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向外公开,促进更多低空经济相关的应用及产业发展。事实上,目前不少有利低空经济发展的数据,例如地图、航空照片、三维空间数据、建筑物数据、交通数据及天气数据等,已经透过上述政府数据平台与业界分享,便利社会各界开拓更多低空飞行活动的应用场景,释放相关数据的潜在价值。

另外,发展局、地政总署及相关部门亦会共同探讨透过一个低空经济专属平台共享相关数据的可行性,透过建设一个专门用于低空飞行活动的三维资讯枢纽,作为试点项目为共享无人机收集得来的数据进行概念验证。该枢纽将参考内地的数据共享模式,紧密衔接发展局开发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以统一和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并配备相关的资料仪表板,从而实现政府与低空飞行相关持份者之间的专题资讯共享。

(三)低空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一项前瞻性的系统工程,透过政府引导及跨领域协作,可加速产业升级并推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除政府资源投入外,我们相信私人市场的参与亦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例如在建设起降点、无线电流动通讯网络规划等方面。我们将参考内地及其他地区的经验和采取的不同模式,按部就班地开展低空经济基础建设的相关工作。在此过程中,政府会在保障航空和公众安全为核心前提下,探讨各项有利发展低空经济的多元运作模式,以促进长远经济效益。

现时,政府透过「监管沙盒」试点项目测试各种低空飞行的应用场景、技术和场地要求以及跨部门的规管协调,以收集数据和累积经验,探讨发展低空经济所需的基础设施、安全要求,以及法例规管框架,为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包括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可行模式,提供不同应用场景的试行经验和实证基础。我们的愿景是,政府透过顶层设计、标准制定与制度创新营造有利生态的同时,私营企业可凭借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此公私协作模式将为香港开拓可持续性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

多谢主席。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