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克勤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关于跨境公共交通服务,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各个陆路口岸(不包括铁路口岸)的设计通关流量(包括客流量及车流量)和实际流量(按平日及假日列出)分别为何(以表列出);
(二)据悉现时政府有批出往返屯门/元朗及香园围口岸的专营巴士服务,但未有批出往返北区/大埔和深圳湾口岸的路线,政府会否鼓励及邀请专营巴士营办商开办北区/大埔往返深圳湾口岸的路线;现时就开办往返各个陆路口岸的专营巴士服务的考虑因素为何;
(三)鉴于根据政府资料,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将于年底落成,而该口岸的设计通关流量约为每日20万人次,政府将有何措施适度把其他陆路口岸的出入境人流分流至新皇岗口岸;
(四)鉴于政府于本年五月七日回覆本会议员质询时表示,政府会参照深圳湾口岸模式,于新皇岗口岸安排各种本地公共运输服务(包括专营巴士、专线小巴及市区、新界和的士车队的士),以满足旅客往返新皇岗口岸的交通需求,政府预计各种公共运输服务的接载人次及占比分别为何;
(五)政府有否计划安排往返北区/大埔和新皇岗口岸专营巴士服务;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六)有否研究,随着深圳市各区的发展变化,本地现时各连接深圳市的陆路口岸的定位为何;政府会否因应实际情况调整该等口岸的跨境专营公共交通服务;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随着市民来往内地与香港愈趋频繁,政府一直密切监察各陆路边境管制站的人流及车流情况,协调相关营办商适时调整连接各口岸的公共交通服务,以满足来港旅客和本港市民的出行需求。
就陈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经谘询保安局和运输署后,现回覆如下:
(一)各陆路边境管制站的设计/预计每日可处理的出入境旅客流量,以及二○二四年每日平均出入境(双向)人次载列于附件一;而各陆路边境管制站的设计通关车流量,以及二○二四年每日平均双向车次载列于附件二。
(二)运输署在规划公共运输服务时,会致力维持整体运输系统的高效率,透过善用交通资源及协调各项公共交通服务的优势,以及考虑实际路面及交通情况,为市民提供便捷的途径来往各区。现时深圳湾口岸设施因用地面积限制,只能容纳有限度的公共运输服务。因此,运输署会优先考虑提供直接接驳至邻近交通枢纽,例如铁路站或大型公共运输交汇处,以充分利用公共交通服务之间的转乘安排,有效地在短时间内疏导庞大旅客流量。
为照顾市民的跨境出行需要,现时已设有不同公共运输服务方便居民往返口岸。例如,北区及大埔的乘客可利用港铁东铁线往来罗湖管制站,或乘搭落马洲支线往来落马洲支线管制站。另外,北区的乘客亦可乘搭不同专营巴士路线前往新田公共运输交汇处、元朗或屯门,然后转乘相应的公共交通服务前往深圳湾口岸或落马洲管制站。经深圳湾口岸往返北区及深圳的跨境巴士路线亦已在粉岭新运路(粉岭中心)、港铁上水站外及上水中心设置上落客点,方便北区居民使用有关跨境巴士服务。运输署会监察情况,并与相关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沟通,确保为市民提供适切服务往返口岸。
(三至五)现时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正进行地上主体结构施工,目标是力争于二○二五年底基本完成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建设。口岸启用安排和时间表有待深港两地政府进一步商讨。重建后的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安排并实施崭新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进一步提升旅客过关效率。
新皇岗口岸设计通关流量约为每日20万人次,而在港铁北环线支线开通后,更可提升至每日约30万人次;跨境车辆的设计通关流量则大约为每日1万5千架次。上述的设计通关流量足以应付口岸开通初期人流车流的预算需求。待两地政府就口岸启用的具体安排(包括口岸开通初期的客流量估算)达成共识后,会提前部署人手安排。特区政府亦会一如既往密切注意口岸开通初期的实际通关流量,灵活调配人手,并善用创新科技,应付口岸的服务需求。
另外,由于新皇岗口岸位处深港边境中部位置,且连接深圳地铁七号线,使用该口岸前往深圳各区均十分方便,预计现时部分使用其他陆路及铁路的跨境旅客会改用新皇岗口岸往来深港两地。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港方口岸区将设有公共运输交汇处(交汇处),供香港本地及跨境公共运输工具使用。
由于交汇处的规模及面积受可用空间限制,因此可供跨境及非跨境的公共客运服务车辆(例如专营巴士及跨境巴士等)用作上落客及等候的停车湾位设施十分有限。就此,运输署需要就交汇处内以及由新田公共运输交汇处往来新皇岗口岸的公共运输服务安排(包括专营巴士、专线小巴及市区、新界和的士车队的士)及跨境巴士服务作出适合的综合规划,并会适时谘询业界(包括各相关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以商讨有关安排,让乘客能便捷地使用各种交通工具,满足他们的交通需求。至于跨境公共运输服务,运输署正与内地相关单位商讨,确保在新皇岗口岸提供合适及足够的长途和短途跨境巴士,以及跨境出租车服务。
运输署在新皇岗口岸启用后,也会与各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密切监察乘客需求,并因应客量变化,适时调整各项公共运输服务,便利旅客出行。
(六)香港与深圳之间目前共设有四个道路过境管制站/口岸,落马洲、文锦渡、深圳湾和香园围分别为客运及货运口岸,为旅客及跨境车辆提供出入境清关服务;而于沙头角管制站的旅检及货检服务现已暂停,以配合沙头角口岸重建项目。
配合深港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优化格局,两地政府于二○二○年八月启用莲塘╱香园围口岸货检设施,令香港与深圳和粤东地区的行车时间大大缩短,有助促进两地及邻近省份的合作及发展。同时,位处西部的深圳湾口岸的货物清关服务时间亦于二○二○年十二月延长至24小时,进出深圳西部的跨境货车将会集中使用深圳湾口岸出入境。而现正重建的皇岗口岸,以及正计划重建的沙头角口岸,将会成为纯旅检口岸,不设货运,以更专注提升客运服务及通关能力。
现时,跨境巴士服务是按内地及香港有关部门共同管理的配额制度所规管,旨在确保过境口岸的交通和运作畅顺;因应各管制站性质、定位、设施和设计过关流程等,予以安排合适的公共运输服务,并与服务营办商密切留意旅客出行模式和数量的变化,按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服务及增发配额,以期便利两地人员往来。
以过境高峰日子(例如节假日)为例,运输署一向会与相关内地单位协调,并按高峰日子的预测人流与公共运输服务营办商预先制定计划,包括增发节日特别加班配额予跨境巴士服务营办商,以应付过境高峰日子期间的跨境旅客交通需求,便利旅客经各管制站过境。跨境巴士营办商亦会加派足够人手在管制站及市内主要站点,协助维持旅客排队及候车秩序。
完
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