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三题:发展低空经济

以下是今日(六月二十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葛珮帆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答覆:

问题:

香港正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引擎之一的低空经济。行政长官在《2024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并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激活低空空域作为新经济生产要素。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有意见认为,香港可贡献低空经济的科研力量,而本港有三所大学已设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政府会否考虑增拨资源支持与低空经济相关的研发工作,并推出低空经济科研基金,为相关科研项目提供资助及支援;

(二)鉴于有意见指出,低空技术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政府会否牵头推动及鼓励各部门善用低空技术,并建立共享无人机巡查系统,供不同部门使用及共享数据,以提升施政效能;及

(三)会否加强引进及培养低空专业人才,包括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引进和培养师资力量及提高行业认知度等,并设立与内地低空经济人才的互认机制,从而打造低空经济人才库?

答覆:

主席:

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并正以多管齐下的策略,全力构建智慧低空经济生态圈。在应用层面上,我们透过推行「监管沙盒」试点项目,推动无人机技术在不同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法规方面,政府正积极推进法例修订工作,除扩大无人机规管范围外,更开放载人飞行器试验的合法空间,法例修订建议已提交至立法会审议,目标在今年七月十八日生效。

各相关政策局和部门一直紧密沟通,在政策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确保各方面的政策互相配合,包括跨部门协调机制、对业界的支援、人才培育等方面,将香港打造成区内的低空经济枢纽。

就葛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发展局、民航处以及相关部门后,现答覆如下:

(一)政府一直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支持各科技范畴的研究及发展,包括透过基金下的各个资助计划,支援香港的大学、研发中心和企业进行包括与低空经济相关的电子、数据传输和处理等范畴的研发。另外,「创科创投基金」一直旨在鼓励及透过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本地创科初创企业,支援这些企业在香港建立业务运作,以及进行研究及发展。如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企业合符资格,亦可以受惠于「创科创投基金」。政府会继续与本地大学及科研机构保持紧密联系,适时探讨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援,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科研工作持续发展。

(二)各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低空经济基础建设,并借鉴内地最新做法,探索数据共享与协同管理的创新模式。我们会研究飞行路线、实时飞行数据、限飞区、地理信息及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等的共享,并应用于空域管理、天气预测、监测等多元用途。

同时,政府已展开低空经济设施的技术研究,其中包括低空交通管理系统功能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探讨透过统一平台共享低空数据的可行性。首批监管沙盒试点项目中亦有项目为共享无人机收集数据进行试验,该项目的运作模式将为建设同一平台提供重要参考。

现有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已提供多类空间数据(例如地图、建筑物、土地用途等),而地政总署制作的可视化三维地图,亦已于今年三月起扩展至全港范围,并载列于空间数据共享平台。这些高精度三维空间数据除了可优化飞行路线设计外,更能应用于飞行模拟训练、起降设施规划,以及实时交通管理等范畴,未来将纳入统一数据共享平台的规划中。

与此同时,多个政府部门已运用无人机搭配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能,例如香港警务处于今年五月在边界警区及西九龙总区推出「无人机警政」先导计划,试行使用无人机巡航,自动执行飞行任务,包括利用红外线侦测系统,巡视偏僻或地势险要的地方等,以提升巡逻效率。

(三)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当中包括从事创科等领域的人才。就创科人才方面,政府一直多管齐下壮大本地创科人才库。举例而言,政府推行创科实习计划,鼓励大学生体验与创科相关的工作。政府亦推出不同计划协助毕业后的青年投身创科行列,例如通过研究人才库资助合资格机构和企业聘请STEM(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相关学科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研发工作。香港科技园公司和数码港亦透过不同计划,为创科人才提供实习和创业机会。为便利人才来港,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快速处理涉及输入非本地人才来港从事研发工作的申请,当中涵盖14个科技范畴。

为了保障航空及公众安全,操作小型无人机的遥控驾驶员必须符合《小型无人机令》(第448G章)下的各项规管要求和操作规定。进行进阶操作的遥控驾驶员须持有「进阶等级」,并须经民航处批准的小型无人机训练机构接受进阶训练和考核。截至今年五月,共有八个获批准的小型无人机训练机构可提供进阶训练和考核。现时亦有训练机构正积极筹办将会在《小型无人机令》下新增的丙类小型无人机(即超过25公斤但不超过150公斤的小型无人机)的培训课程,进一步支持本港低空经济的发展。

多谢主席。

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