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题:跨境货车的便利措施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严刚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据报,政府将于本年内公布「粤车南下」的细节,首阶段仅允许非营运小型载客汽车申请。有物流运输业界人士期望政府善用港珠澳大桥,藉「粤车南下」实施的契机,优化粤港跨境内地货车的相关政策,以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的角色,并带动香港国际机场(机场)、货柜码头和整体物流业的发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政府会否在拟定「粤车南下」政策的同时,与内地部门商讨优化跨境内地货车的相关政策(包括粤港两地政府协调的配额制度),以便利跨境货车往来内地与香港;若会,详情为何,包括预计时会公布相关政策;

(二)政府会否优化南下跨境内地货车的申请流程或推出新措施,例如参考现时「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制度,但简化当中的申请流程,让一定数目的内地货车经指定路线直达香港指定的主要货运枢纽(包括机场货运站和货柜码头);及

(三)政府会否参考其他地区的经验(例如欧洲的「绿卡制度」(一种跨国车用保险卡制度)),推动粤港澳三地汽车保险互认机制,以实现「一险通行」?

答覆:

主席:

运输及物流局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并锐意将香港打造为国际智慧物流枢纽。为此,政府于二○二三年公布《现代物流发展行动纲领》,并提出透过完善多式联运以增强香港作为货物来往大湾区门户和关键转运枢纽的角色。其中,陆路跨境货运是大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之间的主要货运模式,亦是香港与内地的「铁海陆江」立体联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跨境货车亦是运载民生物资的主要渠道,对于香港民生物资供应至关重要。因此,运输及物流局一向重视改善陆路跨境货运安排,并在处理与跨境货车有关的事宜时,紧守「保运力、保稳定」的政策原则,以及考虑不同持分者的意见,以确保陆路跨境货运畅通和运力充足,从而为巩固及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物流枢纽地位作有力支撑。

经谘询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和运输署,就严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现回覆如下:

(一)及(二)来往内地与香港的跨境货车受粤港两地政府同意并共同管理的配额制度所规管。来自内地的货车如需申办香港牌证,取得内地跨境货车配额的持有人须先向内地相关部门为其货车申请《粤港澳机动车辆往来及驾驶人驾车批准通知书》(俗称批文卡);配额持有人亦须为其货车向运输署申请车辆评定及进行车辆检验,在检验合格后可办理车辆登记及领牌,和申领「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许可证)。运输署会根据批文卡上通行口岸的批注,签发许可证以让有关跨境货车经指定口岸往来粤港两地。此外,驾驶有关货车来自内地的司机亦须持有该车辆类别(例如轻型、中型或重型货车)的香港正式驾驶执照。由二○二二年至二○二五年四月,持有有效许可证的跨境货车数目保持约有一万辆,当中来自内地的货车数目有增长。

粤港双方一直保持紧密联系,视乎两地货运物流的发展情况、本地交通承载力和业界的反应,适时检视和优化有关跨境货车的便利措施,并不时检视跨境货车的配额数目。如内地有关单位提出增加配额,港方会提效加快批核。另外,运输署亦已优化跨境货车的车辆评定安排,以提速完成程序。一般而言,若所有申请文件齐备及准确,由车辆评定、检验、登记领牌、以及申请许可证,所需时间已大幅缩短至最快三至四星期内完成。

(三)保险方面,保险业监管局一直有就跨境车辆的保险安排与有关当局及保险业界商讨,致力提供便利和适切保险产品。例如就「港车北上」,政府已同步推出跨境汽车保险「等效先认」安排,让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省行驶的香港私家车向香港保险公司投保的责任范围可扩大到内地的第三者责任保险,而无须分别购买两地保单,进一步便利往返粤港两地。政府会继续留意跨境货运物流业的发展,适时检视有关措施。

2025年6月1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