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江玉欢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自60年代开始,随着香港人口和经济增长,政府利用行人天桥将车辆和行人交通分层隔开,以改善道路安全及交通流量。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全港公共行人天桥(天桥)的数量,以及当中设有升降机的天桥数量分别为何;当局未来有否计划在尚未设有升降机的天桥安装升降机,以便利市民使用;
(二)现时兴建天桥的基准为何;当局有否针对天桥的使用率设立恒常监察机制,例如安装监测统计装置,并将相关天桥的使用情况纳入未来建造天桥的标准;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据悉,近年许多专家和学者就行人天桥对社会影响进行研究,例如开放旺角行人天桥公共空间的效益;此外,据报迪拜的Dubai Walk Master Plan在行人通道设计中融入不同元素,使其成为聚会场所和社交互动空间,当局目前有否掌握相关数据和实证,以进一步善用天桥的公共空间;如有,当局计划如何优化现有天桥;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江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经谘询发展局、路政署及运输署后,现综合回覆如下:
(一)现时由路政署维修及保养的行人天桥的数量有731座,当中设有升降机的行人天桥的数量为280座。余下未设有升降机的行人天桥中,其中约七成已符合无障碍通道之标准(例如设有斜道、地面替代过路处或接驳之大厦设有无障碍通道),另有约一成半已确定因不同因素(例如空间不足)不适合加建无障碍通道设施。
政府一直致力为公共行人通道加建无障碍通道设施,自二○一二年八月推出「人人畅道通行」计划以来,积极为全港的公共行人通道(即公共行人天桥、高架行人道和行人隧道)增设更多无障碍通道设施(即升降机及斜道),方便市民上落。为惠及更多市民,「人人畅道通行」计划的范畴已由初期只涵盖由路政署维修及保养且完全未配备任何无障碍通道设施的公共行人通道,扩展至包括已装设标准斜道且符合特定条件的现有行人通道。政府更于二○一九年推出特别计划,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为香港房屋委员会辖下租者置其屋计划屋邨、可租可买计划屋邨和已拆售物业的公共租住屋邨的行人天桥、行人隧道和高架行人道加建升降机。
路政署一直全力推动「人人畅道通行」计划下各阶段共382个项目。截至二○二五年三月底,「人人畅道通行」计划的落成项目数目共有239个,其中包括为151条由路政署维修及保养的公共行人天桥增设升降机的项目。路政署正全力推展计划余下的项目,确保这些项目能按计划分阶段完成,利民便民。在未来四年内,在「人人畅道通行」计划下,路政署将陆续完成为64条公共行人天桥增设升降机的项目。届时,设有升降机的行人天桥的数量将会增至344座。
(二)运输署在考虑是否需要兴建公共行人天桥时,会按每项计划的个别情况,考虑包括预期的行人使用率、有关道路的特性及设计(包括交通流量及速度等)、道路安全及行车量、理想的行人路径(便捷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等)、是否有其他邻近的过路处、行人天桥与附近发展项目及行人道系统的连接情况,以及相关的公众意见。
运输署密切监察公共行人天桥的使用情况,包括适时派员实地调查以收集人流数据,以及检视附近居民和持份者提供的意见,并在有需要时考虑适当优化措施,例如按现场环境及交通情况适当调整方向指示标志及加设无障碍设施等,吸引市民善用行人天桥。由于运输署现时已对公共行人天桥使用情况作有效监察,因此未有计划在现有公共行人天桥加装监测统计装置。
(三)就城市规划及设计的角度而言,现行的规划指引鼓励在计划建造行人天桥时,同时考虑到园林设计。如有足够空间,行人连接通道可考虑采用园景平台的设计,并在通道上进行园景美化、设置座椅及加入公共艺术元素等,以提升行人的体验。
运输署亦欢迎与相关部门/项目倡议者合作的机会,包括在新发展区的行人规划中采用行人规划框架制订及落实合适的行人设施方案,旨在扩阔步行空间及提供完善行人网络。在制订这个框架时,运输署研究了本地的易行度和规划需要,以及香港以外的例子,包括内地、亚洲、欧洲、北美等经济体系。新制定的行人规划框架自二○二二年起沿用至今,协助缔造行人友善的步行环境及推动步行成为可持续的出行模式。
完
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