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易志明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答覆:
问题:
有意见指出,虽然近年美国作为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的排名有所下降,但其向香港产品征收高昂关税及取消小额包裹豁免关税政策,对本港货运物流业仍影响甚大。有业界人士预计,美国向中国发动关税贸易战将导致香港的货运量持续下跌,并有机会引致业界资金链断裂的即时危机,而早前运输及物流局局长表示循五大策略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亦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否评估,美国掀起关税贸易战至今,对香港货运物流业(包括海运、陆运及空运)的具体影响;
(二)为弥补失去美国市场所造成的缺口,并巩固香港作为区内物流枢纽的地位,当局短期内有何措施协助物流业界加速开拓新市场;及
(三)针对物流企业因关税贸易战导致延迟发货或取消发货而出现的资金流问题,政府有何支援措施,例如会否考虑向该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以解其燃眉之急?
答覆:
主席:
香港一直支持和奉行多边贸易。个别国家施加关税及其他贸易保护措施,既漠视香港作为自由港不设关税,亦破坏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扰乱全球供应链,损人而不利己。
正如行政长官早前指出,政府会在七方面加大力量以应对有关情况,包括全面把握国家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国际交往合作,积极深化区域合作;加快香港产业升级转型;加大发展科技创新;大力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吸引外国企业和资金进驻香港,以及向业界提供支援。
就易志明议员的提问,经谘询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后,现答覆如下:
(一)香港今年第一季的航空货运量按年上升3.2%至116万吨,港口吞吐量亦按年增长2.7%至约340万个标准箱,相信货量上升原因离不开货主急于在所谓对等关税开始征收前出货。最近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暂时调低关税90天,相信货主亦会争取在此期间尽量出货,但我们预期相关货量增长同样不会持久。事实上,美国滥施关税为全球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深远,全球整体贸易量预期将会下跌,物流业亦无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二)面对国际贸易新格局,我们必须做好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准备,同时把握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因此,运输及物流局会密切留意局势发展,与业界保持紧密沟通,并带领业界循五大策略应对挑战。
首先,我们会致力开拓包括中东及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等新兴市场,并继续与香港物流发展局积极访问和开拓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向外宣传香港物流优势。第二,我们会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协作,全力建立与内地的「铁海陆江」立体联运体系,开拓新货源。第三,我们正积极研究豁免部分货物的出入口许可证要求,以吸引更多货物经香港中转。第四,我们会深化国际港口和船舶合作,推动港口数字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增强香港港口的竞争力。第五,我们会继续扩大香港的航运及航空网络,协助提升市场多样性,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三)特区政府一直透过各项资助计划和支援措施,协助中小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应对各种挑战及维持竞争力。在资金周转方面,政府持续优化「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计划),以配合中小企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融资需要。现在更容许计划的借款企业,包括物流业界的企业,申请最多12个月「还息不还本」安排,申请期至二○二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止;同时将计划下八成和九成信贷担保产品的最长贷款担保期分别延长至十年和八年;以及向新造贷款提供「部分本金还款」选项,提高还款弹性。
金管局亦联同银行业于今年四月再度推出支持措施,进一步协助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融资和升级转型。此外,所有18家参与「中小企融资专责小组」的银行再次承诺会积极落实金管局与银行业于二○二四年推出的「9+5」项支持中小企措施,包括继续按「还息不还本」计划的原则提供弹性还款安排和延长贷款还款期等。这些银行在其贷款组合中预留的中小企专项资金,已经由二○二四年十月的3,700亿港元,增加至目前超过3,900亿港元。
出口信用保险方面,继《2024施政报告》提出增加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信保局)最高弥偿率至95%,信保局在二○二五年四月十日再推出三项支援措施,包括延长「小营业额保单」保户免费付货前风险保障;为非「小营业额保单」保户提供付货前风险保障五折优惠,以及划一新兴市场与传统主要市场的保费率,协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信保局亦会为内地、东盟及中东买家提供20个额外的免费信用评估服务,联同金融机构合作为电商提供融资支援,以及为跨国供应链相关的出口服务提供信用保险,支援香港出口贸易。
多谢主席。
完
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4时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