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三题: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公共服务流程

以下是今日(四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林琳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计划于本年六月实施电子交通执法,就超速驾驶等交通违例事项,以电子方式代替传统邮递或面交形式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俗称「牛肉乾」)。有意见认为,尽管政府致力提升交通执法流程电子化,有关流程仍未有充分利用科技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据悉深圳市近年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否评估电子交通执法将如何提升行政效率及成本效益;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会否参照深圳市福田区在政务服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经验,以优化处理超速驾驶等交通违例事项的流程;如会,相关的计划和时间表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会否考虑进一步将其他公务流程数字化,并引入更多人工智能工具来提升整体公共服务质素?

答覆:

主席:

就林琳议员的提问,经谘询香港警务处(警务处)后,我现答覆如下。

(一)交通告票电子化的目的,是秉持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通过科技应用,提高输入、记录和检索违例者所干犯的交通罪行及相关资料的准确度,并加快处理速度,以提升交通执法的整体效率。

警务处计划在今年六月十五日开始实施交通告票电子化,推出电子交通执法专属网站及流动电话应用程式,为车主及司机提供便捷的平台,核实及查阅电子通知书,并以电子途径(例如网上信用卡及「转数快」系统等)于网上清缴罚款,为市民带来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上述措施的全面推行将减省处理纸本告票所需的时间并提升工作效率,让警务处更灵活调派人手进行所需的各项交通管理工作。按二○二一年申请拨款开发有关系统时的估算,全面实行交通告票电子化后,可每年节省负责处理纸本告票和人手输入检控资料至相关系统的后勤文职人员开支约1,240万元,而因可调派人手进行其他交通管理工作,理论上可节省的人手开支约2亿3,200万元。

(二)及(三)警务处一直与相关部门就运用科技协助交通执法上作出多方面研究,参考内地及海外地区的经验,持续优化交通执法流程。运输署与警务处合作在中环皇后大道中及观塘开源道两个路段测试自动交通执法系统,透过人工智能、视频分析及自动车牌识别技术,实时分析车辆动态、识别交通违例情况及记录交通违法行为和违例车辆的车牌号码。此外,警务处正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在观塘商贸区建立及测试全港首个「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安装闭路电视镜头,进行实时侦测,收集车流路况数据,分析交通挤塞原因(例如出现路旁违例泊车或交通事故等),运算后自动给予警务处疏导建议,以助警务处采取针对性执法行动和运输署考虑采取改善交通措施,改善区内交通挤塞,并进一步提升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警务处和运输署会检视测试成效予以优化,包括更准确辨别不同情况的违例事项等,以及就将来的检控方案谘询律政司的意见以作进一步研究;会考虑有关科技是否成熟可靠、成本效益和现场交通阻塞情况的因素,订定未来路向。

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1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