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八题:​政府隧道及主干道

以下是今日(四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绍雄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二○二五至二六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由于政府投入庞大资金兴建主要隧道及干道基建,为体现「用者自付」的原则,运输及物流局会检视各政府隧道及主干道的收费。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一年,政府拥有的行车隧道(包括10条收费隧道及11条免费隧道)及专营权将于本年五月三十一日届满的大榄隧道(统称「该等隧道」)的每日平均车流量分别为何,以及该等隧道于早晚繁忙时段的车流量平均占总体车流量的比率为何;

(二)该等隧道就日常管理、营运及维修保养在过去三年及未来一年所涉及的实际/预计开支及收入(如适用)详情分别为何(以表列出);及

(三)政府检视各政府隧道及主干道收费的相关时间表及详情为何;政府会否评估上述政府隧道及主干道采用不同收费模式对市民的出行习惯带来的影响为何?

答覆:

主席:

就陈绍雄议员的提问,经谘询运输署后,现答覆如下:

(一)各政府收费隧道于二○二四年的平均车流量、繁忙时段的车流量及其占全日车流量的比率载列于附件一

政府非收费隧道的交通数据整合自交通统计年报。由于二○二四年的交通统计年报仍在编撰中,我们现提供二○二三年政府非收费行车隧道的平均车流量、繁忙时段的车流量及其占全日车流量的比率于附件二

(二)在过去三个财政年度各政府隧道的收入及开支载列于附件三

预计在二○二五至二六年度各政府隧道的收入及开支载列于附件四

(三)政府在厘定各政府隧道及主干道的收费水平时,将全盘考虑四大原则,即交通管理需要、「用者自付」、公交优先,以及效率优先,同时亦会慎重考虑公众可负担程度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等因素。当中,政府会先考虑交通管理需要,以及顾及公众可负担程度。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如收费未足以有效管理交通,便需考虑调整收费。相较一般在地面上兴建的道路,隧道的管理和营运涉及较高的费用和较多的资源投放,例如需长时间运作通风和照明系统、涉及较复杂的结构检查和维修,并需聘请营办商负责管理。因此,政府一直恪守「用者自付」和「收回成本」的原则,需征收合理的费用,以确保这些运输基建的财务可持续性。例如政府调整三条过海隧道和大榄隧道的收费时,便充分考虑了上述四大原则。运输署持续密切监察各隧道的交通情况和车流变化,以评估不同收费模式下的交通管理效果。

各条隧道及主干道的具体情况不同,例如地理位置、服务对象、交通管理需要,政府需权衡各个原则,以制订一个合适的收费。举例来说,香港仔隧道和城门隧道于二○二三至二四年度,分别出现一千六百万元和五千二百万元营运赤字。事实上,该两条隧道的收费水平34年以来一直从未调整。

运输署正进行隧道费检讨工作。我们预计在今年内完成检讨工作,并谘询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