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二月十九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振英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的书面答覆:
问题:
为实施「易通行」不停车缴费服务,路政署正拆除三条过海隧道(三隧)的收费亭、收费岛及收费广场上盖,以及调整行车线安排。就善用过海隧道收费设施腾出的空间,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据悉,三隧的收费亭、收费岛及收费广场上盖的拆除工程已基本完成,但三隧附近路面仍有不少水马和作道路工程用途的「雪糕筒」未移除,致使车辆出入隧道时需要减速,影响交通的流畅,而政府在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回覆本会议员质询时表示,涉及三隧的相关拆除工程预计在今年第二季才能完成,余下工程的复杂性为何,以及政府有否研究提前完成相关工程;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政府在二○二三年十月十八日回覆本会议员质询时表示,拆卸所有人手收费亭后,三隧预计可腾空合共约23 0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除了用于加设或改善现有巴士站及增加缓冲区外,政府有否考虑美化各条隧道的入口,以打造三条优美的城市风景线;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鉴于据悉,三隧设有不少广告位,政府有否研究藉此机会改造该等广告位以提供数码广告显示屏、立体式广告显示屏及投影式广告显示屏等,从而吸引更多广告客户为政府增加收入;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易通行」不停车缴费服务于二○二三年底于全港政府收费隧道实施,并将于本年五月政府接管大榄隧道后在该隧道实施,让车辆无须在收费亭停车便可遥距缴付隧道费,提升收费效率,更有效地管理交通,让驾驶者行车更安全和畅顺;拆除原有人手收费亭后可腾出的空间,将被加以利用作改善隧道出入口的交通。
就陈振英的问题的各个部分,经谘询发展局及运输署后,现回覆如下:
(一)于海底隧道(红隧)及东区海底隧道(东隧)的「易通行」相关工程已全部完成,包括拆除收费岛及收费广场上盖、以及调整行车线安排等。现时放置于现场的交通圆锥筒(俗称「雪糕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车辆沿行车线行驶,避免车辆驶入中央分隔带的影线范围,以理顺隧道出入口一带交通及维持道路安全。
至于西区海底隧道(西隧)方面,现时我们正于原收费广场一带进行重铺路面以及相关工程,需移除原收费广场主行车线的现有混凝土路面以更换路基及重铺沥青路面。由于工程邻近现有行车线、巴士站、支路出入口等,需要分阶段进行,确保不会对隧道运作、交通情况和道路安全构成重大影响。当主行车线工程完成后,我们会继续在腾出的空间进行余下工程,并会在完工后撤除水马等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相关部门会尽快完成工程,预计西隧的工程将于本年第二季完成。
(二)拆除收费亭所腾出的空间会用作改善隧道出入口的交通,包括扩阔现有巴士上落客和进出巴士站的空间、增加车道旁的缓冲区以确保隧道安全运作,以及理顺行车线的安排等,当中会考虑交通安全和顾及景观。长远而言,运输署会持续审视该路段往后的交通情况及可用空间等,积极考虑如何配合周边的发展,以及改善交通和过海巴士服务。此外,以红隧为例,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已应政府邀请就重新规划红磡站周边及海滨用地进行研究,包括如何加强红磡和尖东的行人连接性,以及如何改善红隧巴士站的候车环境。政府正审视港铁的研究报告,预计在今年年中就当中土地用途的建议征询持份者的意见。
(三)现时三条过海隧道共设有95块广告牌,分别设置于各条隧道出入口、隧道建筑物(例如行政大楼和通风大楼)和巴士站等地点。运输署辖下的隧道营办商透过公开招标委聘广告代理商销售广告位,相关广告收入归政府所有。
运输署一直密切留意市场对隧道范围内展示广告的需求,务求善用广告位。运输署亦不时检视广告牌的数量和类型,考虑的因素包括成本效益、不影响驾驶者专注驾驶、道路安全和对附近居民的视觉影响等。为配合市场需求及收费广场的改动,运输署在二○二四年十一月至二○二五年一月期间于东隧新增四块广告牌以拓展广告收入。
运输署会继续与隧道营辧商和广告代理商保持密切联络,留意市场对在隧道范围内展示广告的需求,考虑不同方案,包括提问中的建议的可行性,以期增加广告收入。
完
2025年2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