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及物流局局长出席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就规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立法建议的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今日(七月十八日)出席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就规管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立法建议的开场发言:

主席、各位委员:

经网约平台预约个人化点对点服务的出行模式在世界各地已相当普及,香港亦不例外。今届特区政府抱着破局的决心,踏出重要一步,解决这个十一年多的争议。政府提出的规管网约车服务框架,将市民利益放在首位,目标是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有更多选择、更优质的点对点交通服务。同时,点对点服务的其中一个重要持份者就是司机,我们亦会兼顾司机的生意,促进点对点交通服务整体健康、平稳和有序发展,希望为整个行业带来全新气象。

网约车的议题复杂,牵涉不同考虑因素和不同利益,不同持份者的意见纷陈。我们听到不少人认为网约车服务质素相对的士较好,但也听到亦有很多市民都习惯了在街截的士,或者去的士站截的士,以切合他们的出行需要,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不过,就算有不同意见,有一点社会上的共识是非常明显清晰的,就是政府应该早日规管网约车服务,以保障乘客安全和权益,满足和便利市民出行需要,并为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市场缔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正因如此,今天我们提出的建议,就是希望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规管框架,以便在下一步聚焦处理其他技术细节或社会上存在较多不同意见的课题。

网约车的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平衡,包括最重要当然是乘客的安全和保障、公共交通系统效率、道路容量管理、刚才特别提到司机的生意,以及的士业界和网约车平台两者的竞争互动环境,绝非简单一刀切就能简单解决。我们必须制定一套能够全面保障乘客安全、令公共交通系统保持高效运作的制度。我相信这个亦是市民期望政府和立法会各位同事能努力一起做到。

的士与网约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存互补。在行政长官本周初提到的七项大原则下,我们致力构建一个促进良性竞争的经营环境,让的士和网约车行业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提升香港点对点服务的水平。文件罗列了我们很多分析和考虑,我在此不重复。不过我也想特别强调三点。第一,我们提出的框架,其中一个目标是希望做到有效规管网约车服务的同时,亦不会窒碍将来业界的发展。我们会要求平台符合指定的入场门槛,包括营运经验、财力证明和资本投入。我相信大家都会认同,这会有助确保将来的营运商具备合适的能力,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亦要求平台在港注册、建立本地管理团队、就车辆和司机进行尽职审查、监察服务质素、确保资讯安全,以及向政府提交必需的营运数据。平台服务表现将纳入政府运输署作为监管者的中期评估,确保合规与持续改善。这些牌照要求与其他城市做法相若,目的是为保障乘客安全和利益。因此,我相信清晰的规管框架对平台公司是最重要,亦透过平台之间的竞争令服务进步,惠及市民。我们初步估计,也有接触一些现在营运的平台公司,或者有兴趣营运的公司,我们认为按我们在所提出的大框架之下就平台方面的要求和资格,估计日后大概会有数个网约车平台公司能够符合申请资格和入场门槛,可以在香港提供服务。

第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建议的规管框架的另一目的,是透过为网约车平台、车辆和司机引入牌证要求,从而缔造良性竞争环境,消除不确定性,让的士业界和网约车可以平稳并存发展。这亦回应的士业界一直以来的重要诉求。首先,的士营运优势,包括街上截乘、的士站、24小时营运不变;其次,正如特首提出的七大原则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希望透过这个规管网约服务的框架,能够为的士业界营造和提供一个新的网约营运的环境,亦可以提升他们提供的网约服务。另一方面,目前不少司机在一些不合法的情况下提供服务。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合法合规的情况,不单是司机提供服务时会放心,市民也会安心。

第三,关于大家都关注的网约车牌照数字。要思考这个复杂的问题,起点必然是香港现行得来不易的高效公共交通系统。香港城市发展密度高,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至为重要。现在每日有近九成的市民透过公交出行,比例位居世界前列。政府需要审慎制订网约车牌照的发放总量,以免因供应过多引发交通堵塞或恶性竞争,例如我们不会想看到市民有车坐,但只是把时间都花在路上塞车,或因供应过量造成内卷或带来恶性竞争,例如割喉式减价,反而令整体司机生意受影响等等。不过我也要强调,提供网约车的规管框架,正正希望能令市民的乘车体验得到提升,亦可以方便召车,所以我们会多听意见,亦是一个需要多角度审慎思考和论证的课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规管框架,令不同的持份者都有一个清晰的基础去提供意见,我相信当我们进一步讨论的时候,就会更加聚焦和具体。

在订定网约车服务数字时,可以和大家分享,我们会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市民的召车体验、平台营运需要包括营运模式,或从事提供服务的司机的营运模式、公共交通运作的效率,以及道路承载力等。政府当然会持续监察市场运作、市民回馈、业界的意见,适时考量这个问题,日后会适时检视整个供应和发牌的细节。

政府会邀请交通谘询委员会工作小组由现在至八月中继续收集的士业界、网约车平台公司及市民的意见,并适当地在主体法例修订中反映。今日的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是一个重要的场合,容许我们能够听到各位议员提供的宝贵意见。如果今日得到交通事务委员会原则上的支持,我们会争分夺秒,马不停蹄,筹备我们的法例修订工作。目标是在今年第三季向立法会提交主体法例修订,争取于本立法年度内完成审议法律程序,订明原则性和大框架事宜。

至于其他技术细节,包括对平台、车辆和司机在营运模式、硬件配套和相关牌证要求等事宜,我们会继续和各持分者聚焦讨论磋商,并适当地纳入附属法例的修订或之后的牌证条件当中。

主席,我们相信,透过这套规管制度,市民将享有更加安全、更多选择、更高质素的出行服务,而的士业界以至整体点对点服务行业亦可以持续健康发展。我和团队的工作目标和原则、愿望,是求共识、找共通、取平衡,以民为本,做到安心出行,行业可以并存互补、持续发展。我们非常乐意听取议员的意见和解答议员的提问,谢谢!

2025年7月18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5时3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