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及物流局局长在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就检视隧道收费开场发言(只有中文)

以下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今日(六月二十日)在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就检视隧道收费的开场发言全文:

主席、各位委员:

就今日的议题,我相信大家都很关注及踊跃。让我先讲几句,然后邀请运输署同事以简单的投影片,提纲挈领,就该检视与大家分享。

今日我们就二零二五至二六年《财政预算案》演辞提及的政府隧道及主干道收费检视的分析结果,谘询委员,听取意见,同时藉此机会报告三条过海隧道实施分时段收费后的交通情况及成效。

议题一:隧道及主干道收费检视

我们之前推行三隧分流和大榄隧道(新收费方案),在议会内外向很多议员和社会论述时,听到很清晰的意见,就是希望政府可以全面、整全地有一致性的原则,就政府隧道和主干道收费给予社会一个清晰的方向。

总括而言,政府按四大原则厘定隧道收费,包括交通管理需要、公交优先、效率优先及「用者自付」,同时亦会慎重考虑市民的负担能力。

根据四大原则,我们按优次检视收费基础和水平,综合考虑各条隧道及主干道的个别具体情况,权衡各个原则的比重。我们今日提出的建议,就是先行调整香港仔隧道及城门隧道,以及就即将开通的中九龙绕道征收适量的隧道费,以达致有效的交通管理,而同时合乎「用者自付」的营运原则。

(一)香港仔隧道及城门隧道

我们进行了比较。香港仔隧道、城门隧道相比其替代路线行程一般较短及便捷,而两者的替代路线目前仍有剩余容量应付车流,加上两条隧道已34年没有调整收费,其营运和维修成本有所增加。以二○二四至二五年为例,香港仔隧道的营运赤字已高达1,800万元,而城门隧道的营运赤字亦高达5,200万元。假设所有车种全日划一收费由5元调整至8元,预计对交通管理影响轻微,同时可达致维持收支平衡,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亦有空间优先调整这两条隧道的收费。

(二)中九龙绕道

即将开通的中九龙绕道会分阶段开通,首先于今年年底开通油麻地隧道段,亦争取大约在明年年中可望开通九龙湾隧道段。中九龙绕道的功能是纾缓现时九龙主要干路的交通挤塞情况。例如,九龙湾至油麻地的行車时间由现时约30分钟大大缩减至约五分钟,因为使用中九龙绕道的路程短、车速高,节省燃料费和时间,预计对用家有非常大吸引力。我们预计中九龙绕道刚开通时繁忙时段的使用率已接近饱和。我们今次在文件内罗列了经检视的三个收费情景供大家聚焦讨论:(i)免费;(ii)固定17元收费,以达致收支平衡;(iii)固定10元收费。

在此我想解释多些有关我们对交通管理的评估。政府于二○一七年筹备中九龙绕道工务工程项目时,我们估算绕道在不收费的情景下,繁忙时段行车量/容车量比率达约0.9。根据最新二○二六年的预计人口估算,中九龙绕道附近一带,包括九龙东及将军澳的总人口比当年估算上升约6%,最新的交通数据亦显示九龙东西走向主要道路车流量亦比当年上升约15%。因此我们最新评估显示,中九龙绕道开通时,车流会比当年预计为高,预计在繁忙时间达到0.97,即一开通,繁忙时间使用率会接近饱和。因此,从交通管理角度而言,我们有需要重新审视透过收费为中九龙绕道预留空间的需要;例如在10元收费情景之下,有关行车量/容车量比率约为八成,对新开通的道路是相对健康的情况。

再者,我们自二○二三年开始实施「易通行」,应用了科技,于是可以大大克服在市区密集的地方,例如中九龙绕道附近,未必有空间预留位置作收费广场。的确科技给予我们灵活性,有更多空间和弹性,透过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收费,推行有效的交通管理方案。

中九龙绕道项目投入了大量资源兴建,至于营运和维护方面也会比一般道路为高,因为它全长八公里,其中七公里都是隧道,通风大楼、照明设施,以至交通管理信号系统,都会比一般道路为高。征收10元隧道费的情景之下,约收回九成基本营运费用。综合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就中九龙绕道征收适量费用不但可预留约两成剩余容量作很需要的、交通管理上的缓冲空间,以应付交通增长,同时能够分流九龙中多条繁忙干道的两成交通,亦可在充分顾及市民的负担能力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收回成本。

10元收费情景是希望在四大原则之下作出平衡,亦希望达到情理兼备。同事稍后会就每个情景的预期交通效果和收入情况向大家分享,我在此先不详述。

至于其他隧道及主干道,我们一样应用了刚才所罗列的四大原则,就每条隧道和主干道逐一审视。我们在会议文件中已罗列我们的考虑。总括而言,我们建议就每组隧道及主干道,在期望日后会有更充分的交通配套,例如新替代路线及其他交通管理条件较成熟和优良的前提下,暂时维持现有安排,适时再作检视。

(三)立法时间表

我们希望藉此机会与大家充分讨论,争取于今个立法年度内向立法会提交各附属法例修订。香港仔隧道和城门隧道的新收费预计可于立法会完成审议后一个月内实施;至于中九龙绕道,我们争取于二○二六年年中全线开通,同步开始收费。

议题二:三条过海隧道的检视

政府自二○二三年十二月起在三条过海隧道实施分时段收费,目的是遏抑和分散繁忙时段的交通需求,藉此理顺过海交通,善用三条过海隧道的容车量。新收费实施后,整体过海隧道挤塞情况有所纾缓,隧道口附近非隧道交通明显改善,有效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

以西隧(西区海底隧道)为例,全日(车流量)增加19%,达到10万4千架次;红隧(红磡海底隧道)全日车流量减少9%,达到9万6千架次;东隧(东区海底隧道)亦下降7%,现时全日7万3千架次。至于这些隧道的车龙——因为对驾驶者来说,排队、车流比较明显及相关——我们看到红隧现时繁忙时间车龙缩减了一公里,东隧缩减了0.5公里,西隧轻微增加了0.4公里。

正正因为三隧分流的效果非常显著,我相信委员都观察到西隧的繁忙时间车流比以前明显增加,在西隧港岛出口有需要在道路作出理顺。现时我们正如火如荼进行工程,在港岛出口左边增建一条行车线,明年工程完成后可令西隧南行的车流更畅顺。由于看到现时分流效果显著,西隧的车流一路增加,亦要在交通硬件设施作出配套安排,我们审视后建议暂时维持各车种收费和繁忙时段安排,让我们可继续持续密切监察交通情况,适时调节。

接下来,我想邀请运输署同事以数张投影片为大家详细介绍。希望稍后与大家互动交流,尽量回答议员的关注和意见。多谢主席。

2025年6月20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4时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