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相信不少曾于海外自驾游的朋友都有使用智能泊车系统的经验。当你将汽车停放于停车场入口内,并按几下按钮,汽车便会自动送入停车场。取车时,你亦不必亲自走入停车场,车辆会自动送回出口。整个泊车或取车过程只需要大约数分钟,大大提升泊车体验。
如你有机会深入停车场内部参观,你会发现智能停车场与传统停车场有很大分别。智能停车场利用了全自动化电脑系统控制的机械式装置移动汽车至空置泊位,并将汽车停泊得更紧密,更能善用有限的空间。智能停车场内亦更安全更环保。
香港的车辆数量在过去十年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由于泊车位的平均每年增长率仅为0.9%,泊车位短缺也是困扰车主的问题。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我们须广泛应用科技,善用智能泊车系统技术,腾出更多空间,有效率地增加泊车位数量,以应付泊车需要。
运输署已于2018年初委托顾问为香港落实推展智能泊车系统进行先导研究。研究旨在寻找数个合适的选址,兴建多个不同种类的智能停车场,并进行相关的技术及财务可行性评估。为推行以上新措施,我们会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会探讨在「政府、机构或社区设施」以及公共休憩用地引入智能泊车系统。此外,我们亦会在选定的短期租约用地要求私人营办商安装、营运以及管理智能泊车系统。我们现正筹划首批数个先导项目,以积累和检讨相关兴建、运营、管理智能泊车系统以及其财务上可持续性等各方面的经验。为此,我们将于短期内就选址进行相关的地区咨询工作。
智能泊车系统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因应项目本身特性、设计要求及环境限制等,例如于建筑物内部或露天地方安装等因素,而决定采纳那种设计。
为参考国际成功经验,并将最先进的智能泊车系统技术引入本港,运输署上月伙拍建筑署、机电工程署及顾问公司同事,考察了德国及丹麦多个重点智能泊车项目,并会见当地政府部门、工程顾问、承建商及保养公司代表以交流经验。其中包括,全欧洲最大,可停泊超过一千辆汽车的丹麦奥胡斯(Aarhus)图书馆总馆Dokk1内的智能停车场。
该项目成功将图书馆与智能停车场发展结合,并因应智能泊车系统善用空间的特性,将停车场兴建于地下层,以释放更多地面空间,规划更多社区设施,为社区带来更大裨益。
正如《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指岀,政府会按照「一地多用」的原则,在合适的「政府、机构或社区设施」及公共休憩用地发展项目中,加设公众泊车位。我相信香港可以借镜外国的经验,利用智能泊车系统,推行公众停车场项目。
政府致力把香港构建成世界领先智慧城市。在公众停车场设置智能泊车系统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其中一环。我们期望能善用科技,为我们创造更友善、更「聪明」的智能泊车系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