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2日
不经不觉,2023年已经踏入最后一个月。过去一年,运输及物流局以及辖下四个部门推出了不少与市民日常出行息息相关的项目及措施。其中,「易通行」不停车缴费服务在政府收费隧道的全面实施,改变了各位驾驶者使用隧道的模式,同时让市民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易通行」的顺利推展有赖各位市民的配合及支持,经过半年的熟习,「缴费不停车,隧道易通行」已成为驾驶者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接下来的里程碑要数到两星期后,即12月17日,三条过海隧道即将实施「分时段收费」方案。运输署已加强宣传,从不同渠道介绍「分时段收费」。我期待「分时段收费」能够鼓励部份驾驶人士弹性出行或转乘公交,以期在繁忙时段能纾缓过海交通挤塞的情况。
划分时段的过海隧道收费
过海隧道「分时段收费」实施后,视乎日子及时段,私家车收费由20元至60元不等,繁忙时段西隧维持60元收费,红隧和东隧则调整到40元;电单车(包括机动三轮车)收费为私家车的四成,即介乎8至24元。至于的士,将继续维持全日划一收费25元;商用车则全日划一收费50元,大幅减低商用车使用西隧的隧道费,并简化收费结构,利便业界运作。
不同时段之间将设有过渡收费安排,以有序地衔接和保障道路安全。在两个时段之间,收费会每两分钟逐渐增加/减少,并在三条过海隧道同步啓动。以私家车来说,过渡收费时会以每两分钟最多2元的幅度逐渐增减。驾驶者如果想确切知道各时段的收费,除了可以参考运输署的网页外,「香港出行易」应用程式也增设新功能帮助驾驶者规划行程。运输署亦已在三条过海隧道增设了「隧道费显示屏」,让驾驶者可以得知收费点的大概位置及该时段的隧道收费水平以作参考。
我们预计新措施可以提供诱因令部分驾驶者改变其出行习惯或考虑改乘公共交通,预期可减少早上繁忙时段累积的过海车流,使红隧和东隧的车龙分别可缩短约1至1.5公里和0.5公里,并可减低过海车龙对非过海交通造成的影响。然而,驾驶者或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收费模式,我不期望方案实施后过海交通会即时有大幅度改善,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驾驶者的出行习惯会渐趋稳定,交通管理效果将更为明显。整体而言,方案有助纾缓红隧和东隧在繁忙时段过海的行车时间,对驾驶者、公共交通营办商和乘客、商用车运输业界等,均会带来裨益。
「易通行」全面实施
自今年5月7日开始,合共7条政府收费隧道/管制区已陆续实施「易通行」不停车缴费服务。随着大老山隧道于刚过去的星期日实施「易通行」,以及香港仔隧道将于12月内加入「易通行」的行列,这意味着政府辖下所有收费隧道/管制区会于今年内全部实施「易通行」。
香港仔隧道将会是今年最后一条实施「易通行」的政府收费隧道。
「易通行」的推展,足见香港在智慧出行方面迈进一大步。我非常感谢运输署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同事,过去在推行「易通行」以及筹备过海隧道「分时段收费」方案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在各同事的努力下,超过九成九的全港已领牌的车辆,即超过81万架,已获政府发出车辆贴。约92%的车辆已开立「易通行」户口,而约73%的车辆已设立自动缴费方式。我再次呼吁各位车主尽快完成「易通行」三步曲:(1)安装车辆贴、(2)开立「易通行」户口及(3)设定自动缴费方式,以尽享「易通行」带来的便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