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打造一流國際海運中心

2019年5月25日

海運業對香港以至全球經濟十分重要,不但是貿易和物流業的重要支柱,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目前超過九成的貨運量都是經水路運輸進出香港,包括我們的糧食、日用品和不少商品。

五月初,我很高興獲邀出席由香港海事處和香港船東會舉辦的聯合午宴暨香港船舶註冊年度頒獎典禮。這項活動是香港海運業界每年的亮點項目之一,以嘉許在香港船舶註冊中,擁有最高船舶總噸位的船東、船公司,以及於港口監督國檢查中表現卓越的船隊等。

相片一: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香港海事處及香港船東會聯合午宴上發表演說。

相片一: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香港海事處及香港船東會聯合午宴上發表演說。

相片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右三)與香港海事處署理處長王世發(右二)及一眾海運業界人士合影。

相片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右三)與香港海事處署理處長王世發(右二)及一眾海運業界人士合影。

相片三: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向中遠海運(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威(圖左)頒發「2018年於香港船舶註冊處擁有最高總噸獎(船東)」。

相片三: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向中遠海運(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威(圖左)頒發「2018年於香港船舶註冊處擁有最高總噸獎(船東)」。

船舶註冊是海運業不可或缺的一環。按照國際規例,每艘商船必須在一個船旗國或船旗主管機關下註冊,才可在不同港口間航行,參與國際貿易運輸。優良的船舶註冊服務能吸引船東匯聚,從而為各項相關服務業帶來潛在商機,包括海事保險、船舶融資、海事法律及仲裁服務、船務經紀、船舶檢驗以至海事培訓。

香港船舶註冊的傑出表現,正是政府與海運業界攜手合作的好例子。香港船舶註冊處由1990年12月成立至今接近29年。最初,我們的註冊總噸位只有600萬,全賴一眾船東和業界的全力支持,以及海事處優質高效的相關服務,現時已有超過2 600艘船隻在港註冊,總噸位高達1億2千7百萬,名列全球第四位。重「量」又重「質」,香港註冊船舶在國際間享譽盛名,2018年港口國監督滯留率少於1%,遠低於世界平均滯留率(2.68%)。

相片四:香港船東會主席許積臯(圖左)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圖右)及香港海事處署理處長王世發(圖中)合影。

相片四:香港船東會主席許積臯(圖左)與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圖右)及香港海事處署理處長王世發(圖中)合影。

香港是一個國際海運中心,要繼續促進海運業的發展,有效的政策和企業家精神必不可少。建基於香港穩健的金融和法律制度,我們一直全力地推動本地的高增值海運服務,包括船舶融資,海事保險和爭議解決服務。行政長官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所宣布的一系列措施,充分反映了政府支持海運業的決心和願景。

為了進一步提升香港船舶註冊的服務,藉以鞏固香港作為一流國際海運中心的地位,我們聽取業界的寶貴意見,正著手推行兩項新政策措施:

第一項是設立香港船舶註冊處區域支援團隊。船隻在世界各地航行,不時需要船舶註冊處前往內地或海外,向船東提供協助。隨著香港註冊船的船隊穩步增長,我們決定在內地及海外較多船東匯集的地區,於當地的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或聯絡處,設立區域支援團隊,減少時差和地理距離的限制,讓海事處可以快速、直接地支援船東和香港註冊船舶。我們正積極籌備,期望於明年初在倫敦、上海及新加坡設立首批支援團隊;稍後分階段將區域支援服務擴展至澳洲、北亞及北美等地。

相片五:香港註冊船舶懸掛的國旗和區旗

相片五:香港註冊船舶懸掛的國旗和區旗

這些區域支援團隊會提供船舶註冊及檢查服務,並回應港口國監督檢查的要求及其他緊急的狀況。至於駐倫敦的團隊更會肩負多一項重任 – 加強香港與國際海事組織的聯繫,積極參與相關政策的磋商和制定,以及提高香港在國際海事事務的影響力。

第二項是簡化海事處處長簽發豁免證書的安排。根據國際慣例,每當船隻因各種原因,短時間內未能符合國際海事組織就安全、環境保護、海員工作情況等事項的規定,船東必須向船旗主管機關申請個別項目的短期豁免證書,否則將被滯留於其他港口,無法繼續航程。

在現行香港法例下,大部份豁免申請須經海事處處長本人親自審批。有見及豁免的事項大多涉及船隻設備和運作等技術範疇,我們將透過修訂法例,將海事處處長審批有關申請的權力下放至其他高級專業人員,協助香港註冊船舶在安全情況下按時駛離港口。

有政策,亦需有適當資源配合,才能事半功倍。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已預留每年4千2百萬恆常資源,供海事處於各區域支援團隊設立相關職位和按需要聘請額外人手。

無可否認,人力資源對海運業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過去五年,我們在「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下,推行多項獎勵及獎學金計劃,既吸引年輕人投身海運和航空業,又鼓勵業內人士增進知識,提升實力。目前累計已有約7 000名學生及從業員受惠,當中六成是來自海運業。

相片六: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圖左後一)與部份參與海運和航空業實習計劃的同學合影。

相片六: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圖左後一)與部份參與海運和航空業實習計劃的同學合影。

當中,「航海訓練獎勵計劃」為在遠洋船舶上的甲板或輪機實習生提供每月6,000元的獎勵津貼,至今已有240多名學員參與。今年初,我們更將資助期延長,讓實習生完成海上實習,返回岸上準備考試期間,仍能獲得獎勵津貼。

政府將會向基金注資兩億元,繼續培育更多業界專才。在基金獲注資後,我們將繼續透過徵詢香港海運港口局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和人力培訓三方專責小組(航空)的意見,並考慮海運和航空界別的人手需求、營運模式和培訓基金的範疇,擬訂可行的改善措施及推出新計劃。

談及人才,我非常高興在典禮上看到一些年輕面孔 - 他們是海事處在職系架構檢討後聘請的第一批助理海事主任及助理驗船主任。我相信,這些新同事和其他投身海運業的年輕人,將會為本地海運業注入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以上種種,足見政府對發展香港海運業的承擔;而我們的工作當然不止於此。2018年施政報告公布後,香港海運港口局下的船舶租賃專責小組隨即展開工作,擬定有關船舶租賃稅務措施的細節,以期吸引更多船舶融資企業落戶香港,為行業注入新動力。專責小組成員包括來自稅務、財經、法律及航運專家,以及運輸及房屋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轄下的稅務政策組和稅務局的代表。有關研究預計於2019年下半年完成。此外,政府亦正擬備法例,為海事保險及在香港承保專項風險的業務提供相當於利得稅稅率百分之五十的稅務減免,從而提供誘因,鼓勵更多公司在香港開展或擴展相關業務。

至於港口方面,我亦留意到,香港的貨櫃碼頭營運商正透過不同方式提升港口的效率和吸引力。我衷心希望,藉著政府與業界緊密合作,讓香港作為國際海運中心的地位繼續綻放光芒。

相片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右五)與一眾香港海運港口局成員及海運業界人士在香港海運週2018開幕禮上合照。

相片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右五)與一眾香港海運港口局成員及海運業界人士在香港海運週2018開幕禮上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