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無人機 發展潛力無限
新規管框架 照顧各界需要

2022年5月14日

隨著創新和科技發展,小型無人機在香港及全球日趨普及,用途漸變多元。無論是休閒娛樂、STEM教育,或是專業應用層面,例如測量、製作三維地圖、空中拍攝及攝影、搜救行動、電纜檢查、無人機匯演、競速機比賽等,小型無人機都能滿足不同需要。

本地不同公用事業及政府部門,亦在不同範疇廣泛使用無人機。如香港電燈公司以無人機進行燃煤存量的週年檢測,點算和籌劃燃煤供需。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亦成立了航拍小隊,以無人機在青山發電廠及龍鼓灘發電廠進行安全檢查。香港中華煤氣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及無人機、相機組成的煤氣立管智能分析系統,自動評估立管鏽蝕程度,並代替人手製作的報告。

政府部門方面,路政署使用無人機拍攝全景圖和影片,進行工程規劃,進而把無人機應用到山泥傾瀉的測量,以及公路建築物的目視檢查等。運輸署亦有使用無人機系統進行交通監察和調查,以處理交通事故,及取得交通數據,制訂合適的交通改善計劃。而在華富邨的重建項目,房屋署亦應用無人機進行攝影測量,以便更準確掌握實質環境資料,提高設計效率。

為把握無人機應用的巨大潛力,同時保障航空和公眾安全,政府於2021年在《民航條例》(第448章)下訂立附屬法例《小型無人機令》,為小型無人機設立具前瞻性的規管框架。規管框架以風險為本,小型無人機操作會按照重量和風險水平而有相應的規管要求。要求包括小型無人機的註冊及標籤、遙控駕駛員的註冊、培訓與考核、設備、操作規定、保險等。新規例靈活多元,使民航處照顧不同界別的需要,同時根據最新的技術發展、本地的情況和國際標準,適時更新操作參數和相關規定文件。

新法例將於今年六月一日生效。與危害行為、限制飛行區及執法相關的罪行會即時生效,其他條文設有六個月寬限期,以便公眾熟悉新規定及順利過渡至新規管框架。

圖1、2: 無人機用於測量和樓宇檢查圖1、2: 無人機用於測量和樓宇檢查
圖1、2: 無人機用於測量和樓宇檢查

圖3:無人機匯演
圖3:無人機匯演

「SUA一站通」註冊方便又輕鬆

在新規例下,除標準甲一類操作1外,小型無人機和遙控駕駛員均須註冊。專為小型無人機而設的一站式電子平台 — 「SUA一站通」已於今年初推出供業內人士登記及註冊的體驗版,現時已有超過1 500人作出登記。民航處已於5月10日正式推出該平台,市民可透過「SUA一站通」註冊成為遙控駕駛員,及為小型無人機註冊。市民亦可透過「SUA一站通」的無人機飛行圖閱覽最新的限制飛行區,及從《安全規定文件》和相關指引獲取安全資訊。

圖4:「SUA一站通」首頁
圖4:「SUA一站通」首頁

圖5:小型無人機標籤
圖5:小型無人機標籤

新規管要求 切合各界需要

不論是商業活動或休閒娛樂,一經登記後,除非涉及較高風險的「進階操作」,市民可按相應規定如設備及操作規範等使用無人機,毋須得到民航處事先許可。涉及較高風險的「進階操作」,市民亦可向民航處作出申請。

了解到業界可能需要進行較高風險的「進階操作」,在新制度下,符合規定的營運商可獲較長時間的許可,操作毋須再經逐次審批,業界使用無人機進行測量和拍攝等工作將變得更方便。民航處於去年12月20日推出小型無人機「進階訓練機構計劃」,以期為業界及遙控駕駛員提供更多元化及切合不同需要的訓練課程選擇,截至4月21日,此計劃下已開辦了21個進階訓練課程,培訓超過360名學員。

保險方面,申請「進階操作」許可的營運商須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政府會繼續與保險業界商討,令市場有更多元化的保險產品可供選擇,並訂定日後標準甲二類操作規定保險的實施日期。

民航處已就新規例的規定,包括不同類別的「進階操作」等制訂安全通告,提供詳盡的技術和操作指引,例如透過多場會面和簡介會,向各持份者和業界,包括小型無人機團體和營運人、訓練機構、製造商、測量和工程專業人士等講解法定要求。

圖6、7 : 小型無人機訓練機構簡介會圖6、7 : 小型無人機訓練機構簡介會
圖6、7 : 小型無人機訓練機構簡介會

全面宣傳推廣 提高安全意識

民航處已陸續推出一系列有關小型無人機新規定的宣傳、教育和公關工作,市民可留意例如電視、電台、部門網站、簡介會、刊物等以了解更多詳情。大家記得要到「SUA一站通」完成相關註冊手續,並閱覽最新的小型無人機飛行圖和安全資訊 — 放飛無人機,唔可以兒戲!

圖8:《小型無人機令》宣傳單張
圖8:《小型無人機令》宣傳單張


1在新規例下,小型無人機操作分為三類。符合民航處所訂相關操作規定的甲一類小型無人機( 重量不超過250克 )或甲二類小型無人機( 重量在250克以上但不超過7公斤 )操作分別稱為「標準甲一類操作」和「標準甲二類操作」。所有其他類別的操作,即乙類小型無人機(重量在7公斤以上但不超過25公斤 )和超出相關操作規定的甲一類或甲二類小型無人機操作,均稱為「進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