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3日
曾聽過投身遠洋航海的朋友分享,在船上工作,舉目盡是汪洋,遼闊無邊的大海常常令人豁然開朗。然而,萬一要漂洋逾年,卻仍未能上岸,思鄉、疲憊、不安……那種生活必定五味雜陳。
國際航運公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的資料顯示,每時每刻,全球皆有超過120萬名船員在海上工作。這些無名英雄操作船隻順利航行,來往各地港口,確保國際貿易、水上運輸和客運運作暢順無阻。
自本年初起,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全球,多個地區制訂不同防疫規定,包括封鎖邊境和限制出入境等。不少船員因此無法上岸或換班,唯有繼續留在船上,歸家無期。縱使船員們一直堅守崗位,持續貢獻貿易運輸業,但他們滯留在海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有些甚至已超出《國際海事勞工公約》規定不得在船上超過12個月的要求,嚴重影響船員的身心健康,情況絕不理想。
過去數星期,我和運輸及房屋局以及海事處的同事不斷與本地海運業界聯繫,就業界面對的困難共同探索可行協助方案。我在五月下旬親自與20多名業界代表會面,了解船公司和船員的需要。我的團隊亦與食物及衞生局和衞生署等緊密溝通合作,期望在遏止疫症蔓延和支援國際及本地海運業之間取得適當平衡,找出解決方法。
香港是國際海運中心,我們明白有必要確保環球貨物供應鏈暢通無礙,讓香港和世界各城市在疫情下如常運作。同時,我們深切認同和支持國際海運組織和本地海運業所倡議,須要進一步協助船員換班,以保障船員的身心健康和職業安全。
考慮到國際船運和船員的需要,香港早於制訂《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C章)和《外國地區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第599E章)時,已同時豁免操作貨物的貨船船員,即他們只需進行醫學監察而不用接受強制檢疫,有關貨船亦可在港更換船員。
因應疫情在本港漸趨平穩,經平衡公共衛生風險和業界需求,並實踐我們作為國際海運中心的使命,特區政府已由本年六月八日起,擴闊豁免範圍,容許所有貨船(即包括沒有操作貨物的貨船)進入香港水域更換船員。海事處亦已向業界發佈有關措施的具體安排。
我相信新豁免安排能進一步便利海運業界,讓更多貨船可以及時在香港進行換班,緩解船員長期漂泊在海上的困境,正面回應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國際運輸工人聯盟(International Transport Workers’ Federation)和國際航運公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等的呼籲。我也要感謝香港船東會、香港定期班輪協會和香港商船高級船員協會等本地業界團體在此議題上的各項建議和對政府的大力支持。
藉此機會,讓我分享多一個好消息:立法會剛於六月十日(星期三)三讀通過《2020年稅務(修訂)(船舶租賃稅務寬減)條例草案》。新法例將於六月十九日(下星期五)刊憲生效,給予合資格船舶出租商和合資格船舶租賃管理商利得稅寛減(分別為免稅和半稅優惠),以提升香港作為亞太區船舶租賃中心的競爭力。
行政長官於2018年施政報告中宣佈了多項鞏固香港海運業發展的新措施,支持船舶租賃正是其中一項。船舶租賃屬新興的船務商業模式,由於香港既具備堅實的海運基礎,又是國際金融中心,定能受惠於當中的發展機遇。因此,繼金融發展局的報告後,我們在香港海運港口局下設立了船舶租賃專責小組,與業界和相關政府部門合力研究和制定新稅制的細節,以吸引更多船舶租賃企業在本港拓展業務。
我衷心感謝本地海運業界在新稅制的制訂過程中踴躍參與,全力支持我們的工作,尤其是專責小組成員提供了不少真知灼見。下一步,我們將展開新一輪研究工作,期望盡快訂出有效措施,吸納更多海運業的業務委託人來港落戶,為本地海運業群注入更多增長動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