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 — 回顧與前瞻

2019年10月26日

今年10月24日是港珠澳大橋這項國家級基建正式通車的首個周年。這一年來,我接待海內外訪客時,都會建議他們,若行程容許,可到大橋和香港口岸參觀。大橋是首條連接內地和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陸路通道,是「現代世界七大奇蹟」1,特別在日落時份,波光粼粼,大橋的宏偉形態格外令人印象深刻。大橋揉合國家和粵港澳三地的技術,在數以千計工程人員克服種種挑戰和取得突破下,打造了這條全球目前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首次實現了陸路連接,大大促進人流、貨流互聯互通,對深化大灣區發展起策略作用。由開通至今,大橋運作大致暢順。單日的最高人流曾錄得近十六萬人次,最高車流亦超過七千架次。我衷心感謝中央和粵澳兩地政府的支持和合作,以及三地工作人員一直堅守崗位、努力不懈,確保大橋營運順利。

三地政府致力發揮大橋的交通和經濟作用。大橋的跨境交通安排是以便利通行及促進大灣區人流和貨流為目的。粵港澳三地政府就此落實了多項跨境交通安排,配合不同旅客的交通需要,提供跨境私家車和出租車、金巴(即因巴士車身為金色,被稱為「金巴」的口岸穿梭巴士)、跨境直通巴士、跨境貨車等。當中「金巴」為大橋提供口岸穿梭服務,設有兩條路線,一條往來香港與珠海,另一條往來香港與澳門,二十四小時運作。兩條路線的票價皆為港幣65元(日間)/70元(夜間)。營辦商亦提供半價優惠給小童、傷健人士和長者。若市民希望點對點從香港到達內地城市或澳門,可選擇跨境直通巴士。現時約有四十多條路線,經大橋直接來往本港市內各處(包括銅鑼灣、尖沙咀、旺角、荃灣等)與澳門及內地(內地主要站點有中山、珠海、江門等廣東城市)。

現時,已有接近八萬架三地跨境車輛具備通行大橋的資格。三地政府亦將大橋通行費訂定在一個較吸引的水平2,例如私家車每車每程只收取人民幣150元,若一家四口到澳門旅遊,每人每程亦不超過人民幣40元;貨櫃車和普通貨車的通行費亦分別為115元和60元。為鼓勵市民多用大橋,三地政府亦盡量簡化申辦牌證的要求,例如內地豁免駛經位於內地水域主橋的港澳車輛及司機申領配額或正式內地車牌,採用備案和發出電子臨時車牌等方式處理,大大便利駕駛者利用大橋出行。粵港兩地政府亦讓現時行走其他連接香港/深圳陸路口岸的跨境貨車和私家車,免辦手續行走大橋。

為便利機場旅客經港珠澳大橋到香港口岸後辦理登機手續前往外地,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於香港口岸的旅檢大樓地面入境大堂設置「香港國際機場預辦登機服務中心」,該中心佔地3 400平方呎,除了為旅客辦理登機手續,亦提供即時航班資訊。

為使大橋及香港國際機場能發揮更大的效應,參照現時海天碼頭「海空轉乘」的概念和運作模式,機管局已開展興建「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中轉大樓)及以封閉行車橋經香港口岸人工島連接大橋,落成後可為中轉旅客提供雙向「陸空轉乘」專用封閉式巴士接駁服務,讓中轉旅客無需辦理香港入境手續,即可乘坐機場内的旅客捷運系統,到達登機閘口轉飛海外。旅客從海外經香港國際機場前往珠、澳口岸亦同樣受惠。預計有關項目最快可於2022年啟用。屆時,香港國際機場將為珠三角城市之間的航空旅客提供無縫、高效的中轉服務,進一步便利通行及促進大灣區人流。中轉大樓啟用前,機管局將於今年12月加設便利旅客往來澳門口岸及香港國際機場的接駁巴士服務作為過渡性安排。旅客可在澳門口岸預先辦理指定航班的登機手續,然後乘坐接駁巴士前往香港口岸辦理入境手續及直接託運往海外目的地,免卻自攜行李乘車往香港國際機場的不便。

大橋是百年基業,我們預期大橋的人流物流量會與日俱增。就此,三地政府會繼續推進各項大橋跨境交通措施。三地政府在今個月已宣布再增加粵港和港澳的跨境私家車常規配額,和公布推出「港珠澳大橋大灣區配額計劃」,後者讓合資格的香港及澳門跨境私家車從以往只能經粵港和港澳口岸分別往來兩地,獲加簽相應口岸而透過大橋穿梭粵、港、澳三地。這是一個嶄新計劃,三地政府同意分兩階段先推行試驗計劃,再因應試驗計劃的實施情況,優化正式計劃的安排。

大橋從設計、興建、落成到開通,是工作團隊努力經年的成果。我們會延續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優化各項跨境交通措施,以期善用大橋。透過大橋和香港機場,香港將會更便捷地聯繫外地與大灣區和粤西各地,成為通往世界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雙門戶,繼續發揮好這世紀「橋樑」的角色。

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

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

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

影片《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 邁向新里程 》(路政署提供)

1 : 港珠澳大橋曾被英國《衛報》選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2 :

大橋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每車每程)如下:
小型客車(私家車、出租車)150元 人民幣
大型客車(過境巴士)200元 人民幣
穿梭巴士300元 人民幣
貨櫃車115元 人民幣
普通貨車60元 人民幣